好動不是多動癥的確診指標
m.www471818.com 2006-4-19 9:26:59 來源:中華網
最近,有關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簡稱多動癥)藥物的信息突然多了起來,如何正視多動癥藥物的副作用成了討論的焦點。路透社不久前的一則消息稱,專家認為,盡管治療多動癥的藥物會引起一些不良反應,但若是過度強調它的副作用只會讓人們耽誤治療,弊大于利。
好動不是確診指標
多動癥,顧名思義是指與其他兒童相比,孩子明顯表現出的注意力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短,活動過度的一種病癥。據統計,我國學齡兒童多動癥的患病率為4.31%—5.83%,患病兒童估計已經達到2000萬人。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主任醫師、北京兒童少年心理衛生中心主任鄭毅強調,盡管目前兒童患上多動癥的幾率很高,但也并非好動孩子都是多動癥,判定他們是否患病需要兩個最基本的指標。一是精力不集中、興奮好動等癥狀必須出現在多種環境中,而不是“人來瘋”似的一時興奮;二是不良癥狀必須持續存在了6個月以上,且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人際交往。
當然,一旦確診孩子患上多動癥,就需要進行治療,選擇合適的藥物并正確服用正是關鍵之一。
治療多動癥的藥有三種
鄭毅告訴記者,國內外用于治療多動癥的藥物主要有中樞興奮劑、中樞去甲腎上腺素調節藥物和抗抑郁藥三種。
作為國內一線藥物的是中樞興奮劑哌甲酯,如利他林、專注達等,主要通過調節大腦的神經介質,達到緩解和改善多動癥臨床癥狀,幫助患兒改善身體狀態、精神狀態及社會關系的目的。盡管在使用哌甲酯治療的初期會出現食欲降低、胃痛或頭痛、入睡延遲、神經過敏或社交退縮等不良反應,但這都是短暫的,可以通過配以其他藥物進行有效調節。某些孩子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運動性抽動,多數呈一過性,只要遵醫囑治療,無需擔心。
另外一種常用藥物是托莫西汀,屬于中樞去甲腎上腺素調節藥物。一些臨床實驗證明,其效用與哌甲酯相當,引起的消化不良、惡心、嘔吐、疲勞、食欲減退等不良反應相對較輕,目前已經在國外廣泛使用,正準備在國內上市。
抗抑郁藥一般用于合并其他焦慮癥狀的多動癥的輔助治療,使用較少,有的甚至已經被淘汰。
服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鄭毅指出,藥物治療作為整個多動癥治療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一定要審慎對待。我們需要對藥物的副作用有充分認識,但也不能因噎廢食。
必須承認,多動癥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其藥物的選擇和使用有著嚴格的規定。醫生需要根據病情確定初始劑量,并通過科學的監測方法隨時對藥效進行評價,以確定最佳藥量。而一旦確認某種藥物不見效,還需酌情更換。
通常來講,傳統的多動癥藥物需要一天吃幾次,而緩釋型藥物作用持續時間比較長,只需每天早上吃1片就能很好地緩解癥狀,更便于多動癥兒童的治療。
本文打印自中國孤獨癥支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