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一歲嬰兒開始具有預測行為的能力
m.www471818.com 2006-6-21 10:06:52 來源:新浪科技
中新浙江網6月21日電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20日報道,對于絕大多數父母來說嬰兒的行為是一個難解的謎團,沒有人知道這些小家伙的小腦袋中思考著什么或者他們揮動手臂的用意又是什么。
研究人員稱,在年幼的嬰兒看來父母對于他們來說既神秘又讓他們倍感困惑,因為,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不到六個月大的孩子完全不知道另一個人將要試圖做些什么。瑞典的研究人員對六個月大的嬰兒、一歲的嬰兒以及成人進行了研究,讓他們所有人觀看一段一只
手將玩具放入水桶的錄象。當那只手拿起玩具時1歲大的孩子和成人很快便將實現轉移到水桶上,這表明他們知道那只手即將做什么。但六個月大的嬰兒并沒有轉移他們的視線。研究人員認為大腦使用特殊的神經布線來預言人們的舉動。在嬰兒六個月大時大腦中還沒有形成這種布線。
這些發現并不能使父母更快地安撫嬰兒停止哭泣,但它們或許為這種情景揭示某種信息。例如如果媽媽拿起一個可愛的玩具,六個月大的嬰兒并不會意識到她打算將玩具遞過來,即使她以前這樣做過。換言之,新生兒在父母打算幫助他們時并不會意識到這一點。這項研究提醒我們不到六個月大的孩子在理解我們試圖做什么時存在困難。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兒科精神病學教授約翰·康斯坦提諾說:“我們應該認識到他們的行為并不是對他人注意力的操控或過度要求?!钡綃雰阂粴q大時他們能更為容易地理解他們周圍的人可能做出的舉動。例如,當媽媽揀起一個球時他會料想到媽媽會把球放入水桶內,因為之前他曾看到她這樣做過。研究人員解釋說,如果他揀起了球他自己會將球放入水桶內。這聽起來太過簡單或微不足道,但研究人員的研究表明這具有深層次的含義。
芝加哥大學早期孩童時代研究中心的貝內特·伯恩哈爾說,嬰兒預測其他人行為的能力與理解他們自己行為的能力息息相關。這種能力有時候被稱作共享意向。這項研究表明我們不可能在這個年齡前更早地確定孤獨癥的出現,因為產生孤獨癥行為的電路在嬰兒6到18月大之前還無法正常運轉。這項發現或許解釋了為什么嬰兒在5或6個月大的時候似乎完全正常,但其后卻出現了孤獨癥的癥狀。這些患孤獨癥的孩子負責共享意向的電路有可能沒有發育完全。
研究人員稱人們現在對于兒童大腦布線的認識仍然是一片空白。父母應該記住的是:年幼的孩子一無所知。當嬰兒成長發育時他們的大腦變的能更好地理解他們周圍的世界和他自己。這些知識或許并不能解決一個剛剛做父母的所有問題,但它或許能幫助他們更好一些地理解為什么孩子會做他們做的事情。(楊孝文 任秋凌)
本文打印自中國孤獨癥支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