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孤獨
m.www471818.com 2008-12-8 12:55:58 來源:央視國際
央視國際
有人說,孤獨癥孩子,猶如天上的星星,孤獨地閃著微弱的光芒,卻怎么也得不到人們的重視。這些孩子若無機會接受特殊的教育訓練,將成為終身殘障。若他們能得到合理的教育和訓練,絕大部分兒童會有不同程度改善,一部分孩子可能獲得痊愈或基本具備自主生活、學習和工作能力。在中國,“孤獨癥”已經歸入殘疾的范疇。專家指出,目前全國有千分之一的兒童患有精神殘疾,其中主要是孤獨癥。估計全國孤獨癥患者有近百萬人。雖然從1994年我國教育部門已開始逐步注意這一特殊群體的教育問題,但現有的教育培訓機構多為民辦機構,并且數量十分有限。這是孤獨癥患兒家長們長期以來擔憂的困擾的問題。
本期《交流》的嘉賓陳持,是一位“孤獨癥”兒童的母親。她的兒子燦燦生于1998年4月1日。2001年1月,燦燦被確診為“孤獨癥”,從那時候起,為孩子康復并得到受教育訓練的機會,陳持開始了艱難而不懈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她辭去了心愛的工作,帶著孩子奔走于各地。幾年里,她接觸了許多與她處于相同境況的家庭,并開始了“孤獨癥”教育訓練的學習和研究。幾年之后,她在廣州創辦了一家專業“孤獨癥”兒童教育訓練機構,并于今年初,受四川省政府邀請,回到家鄉成都創辦“孤獨癥”兒童教育訓練機構。
談到孤獨癥的癥狀和早期診斷問題,北醫六院的兒童孤獨癥專家楊曉玲說:“兒童孤獨癥實際上是一種叫做心理發育障礙,跟通常所說的孩子不理人、孤僻不完全一樣。它的癥狀的突出表現是幼兒的目光不追隨父母,也沒有語言或軀體語言的交流,比如說跟爸爸媽媽對笑,藏貓貓。孤獨癥孩子的語言發育較晚,講話多為自言自語,且與正在從事的活動不相關。第三是孩子的動作重復刻板,著迷于某種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比如鍋蓋、馬桶刷子等,可以一個人玩幾個小時甚至一天。孤獨癥一般是嬰幼兒時期發病,癥狀突出表現是在三、四歲的時候,所以有些粗心的家長就沒有比較早地辨別出來。早期診斷語言是一個方面,另外跟父母、跟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和交流中也可以觀察出來?!?
中山三院的兒童孤獨癥專家鄒曉兵指出:“孤獨癥孩子的教育絕對是一個團隊的概念,需要老師、家長、醫生的緊密配合,還需要社會的普遍關注。比如說我們今天做這個節目就是讓很多人了解孤獨癥是怎么回事。不是你們認為的不說話的孩子就是孤獨癥。他們又與弱智孩子不同,形象上(比弱智孩子)漂亮多了,一個個真是仙女的孩子;但教育的難度也大多了,需要一對一的教育訓練?!?
現場觀眾和孤獨癥患兒的家長也紛紛發言。一位母親說:“我的孩子是在三歲時在北醫六院確診為孤獨癥的。我當時從內心深處很難接受孩子是這樣子,從醫院回家,我整個路上都是哭著回去的。我呼吁社會給這些孩子更多的愛心、耐心和機會,減少一些歧視?!绷硪晃挥^眾說:“我特別呼吁我們政府部門,特別是教育部門,在完成我們高等教育擴招之后,在完成中小學義務教育的普及之后,該為我們這些特殊的孩子做些什么了?!?
本文打印自中國孤獨癥支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