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教自閉癥學生投籃。
“患自閉癥的孩子就是那天上的星星,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庇腥诉@樣形容這些孤獨的孩子。按照萬分之三的保守發病率計算,西安大概有近1萬名自閉癥患者。許多患者家長不愿接受現實,有的甚至把患病的孩子“藏”在家里……西安有兩位自閉癥孩子的母親勇敢地站了出來,為改變著這些“星星”的現狀不斷嘗試摸索。她們給自閉癥孩子建立起一個溫暖的“家”,并將用一生的時間讓這些孩子得到更多的關注。
絕望
“孩子是重度自閉癥,發育遲緩而且終身不育,沒救了,考慮再生一個吧……”醫生的話猶如一個炸雷,把30歲母親的腦袋炸得蒙頭轉向。醫生后面的話,她已經完全聽不見了。當時的時間是2000年的2月,年輕的母親叫張濤,來自西安,這是她帶著3歲的兒子到北京后跑的第7家醫院了。
兒子小名叫三千,長得非常漂亮可愛,可誰能想到,這個人見人愛的外表下竟隱藏著如此不幸。三千1歲多的時候就表現異常,母親上班走的時候從來不哭也不纏人,不愿意親近父母。更大一點后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隱隱約約她覺得不對,張濤就帶著三千跑遍了西安的各大醫院,得到兩種完全不同的說法,一種是正常,一種是發育遲緩??粗恋膬鹤?,張濤只是覺得孩子也可能是發育晚點兒,過兩年自然會說會走了。到了3歲,孩子依然不開口說話,還不會自己吃飯,大小便無法自理,走路愛摔跤。張濤著急了,帶孩子到處看病。2000年2月,張濤放下工作,帶孩子到了北京。最終得到的卻是從沒聽說過的“自閉癥”,而且已經到了重度。
時間倒流到1994年,相同的一幕還發生在另一個30歲西安母親的身上。因為孩子一直不會說話,這個名叫薛艷的母親帶著當時6歲的兒子,輾轉北京、上海、沈陽等城市,為孩子看病。
“其實我當時并不了解這個病到底意味著什么,醫生說沒救了,卻并沒有給更多的解釋?!碑敃r張濤看著漂亮的兒子,無法相信這個事實。薛艷說當年兒子的表情很豐富,漂亮得人見人愛,總覺得孩子是正常的。在咨詢了康復機構后,她們才認識到:其實大部分自閉癥孩子僅從外表根本看不出來,比起同齡的孩子,他們普遍更漂亮可愛。
據了解,自閉癥是在1943年被哈佛的精神病學家LeoKanner發現的。這些孩子一般極度自閉、孤獨,語言能力有限,且堅持要把他們周圍的東西放在固定的地方。自閉癥在每一萬個嬰兒中大概有2~5例,男嬰發病為女嬰的4倍。他們的低智商主要表現在抽象思維或邏輯方面,而這些又與他們語言上的缺陷有關。比如他們不笑,不看父母,甚至不愿被抱,很少哭鬧,常常是自得其樂地玩,還經常會做些單調的動作。
尋找
30歲的張濤緊緊抱著兒子,千禧年在孤獨的城市里尋找希望。當時北京已經有了近10家康復機構。最多的一天,她帶著孩子一口氣跑了4家康復機構。半年后,有了可喜的變化,兒子會拍手了,能聽懂指示拿東西了。但到了2000年8月,每個月六七千元的康復治療費讓張濤實在無法繼續承受,她決定回西安。和張濤一樣,30歲的薛艷在1994年跑遍了各大城市,在不斷吃藥、打針中,她開始明白了,不少治療都是為了賣藥。光靠吃藥是不行的,結合訓練才能有效果。在和眾多患者家長的交流中她明白了這點,她決定回西安自己訓練孩子。
“我想讓孩子繼續受教育,但卻找不到合適的康復機構?!被匚靼埠髲垵o掉了工作,全心全意在家幫助兒子訓練??蓛蓚€月后性格急躁的她都快崩潰了,因為兒子并沒有想像的那樣進步快。絕望的她開始尋找幫助。了解到北京一家康復機構能做異地培訓,但前提是要有12個家庭一起做。張濤一口答應下來,然后開始尋找其余的11個家庭結伴。偶然的機會,張濤聯系到了素不相識的薛艷,“我認識家長多,家長的事包在我身上”。2000年年底,兩個相同遭遇的母親雙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培訓主要是給家長減壓,教家長科學的培訓方法?!胺椒ǖ某晒Σ皇亲钪匾?,家長們心靈的相互碰撞才是最關鍵的?!币郧岸际且粋€人孤獨地面對,現在有這么多人共患難,相互理解。在最后一天的家長聚餐中,一頓飯吃了5個小時,誰也不愿意離開,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以西光幼兒園作為基地,每個星期六大家都來聚會,相互交流和溝通孩子的事情。
抱頭痛哭,互相訴苦……成為一開始聚會必然會有的鏡頭,可當發泄完后,慢慢地聚會發展成了有目的的主題討論會,張濤意識到:該站出來為孩子們的未來做些事情了。
坎坷
孩子一旦確定是自閉癥,其實最痛苦最孤獨的是家長?!斑@種病基本上就是精神上的不治之癥?!奔议L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孩子也不能上幼兒園,不能上學,未來一片灰暗。痛苦的不僅是父母,還會波及到上一代人。除精神上的壓力外,孩子要人管,一個家長就不能上班,治病又要沒完沒了地花錢,在精神和金錢的雙重壓力下,家庭瀕臨崩潰的邊緣。但當時在西安,給家長釋放壓力、教家長方法的機構幾乎是空白?!皩㈠X花在這方面,勝過給孩子們打針吃藥?!痹诩议L們的信任和支持下,2002年1月,張濤和薛艷每人拿出1萬元,在西郊一幼兒園內成立了西安智障兒童康復站。當時站里有20多名會員,以咨詢、聊天為主,緩解家長壓力,讓他們能勇敢面對現實。
半年之后,張濤和家長們慢慢發現,家長痛苦的根源在孩子,而康復站并沒有給孩子們提供任何實際的幫助。此時,臺灣專家馬先生適時地出現在張濤面前,他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得到康復訓練,并愿意免費進行師資培訓。2002年8月5日,第一批老師上崗了,9個家長愿意出錢讓孩子接受培訓??蓻]有經驗的老師能勝任培訓嗎?從頭到尾張濤和薛艷都捏著一把汗。最終培訓很成功,孩子都有了可喜的變化?!艾F在想起來,我太感謝這些家長的支持了,當時經驗和經費都很欠缺,但絕處逢生,總算是創出了一條出路”。
有老師了,有經驗了,孩子也一個個送來了。家長也很欣慰,“孩子總算有學上了,能學到東西了?!笨煽祻驼镜陌l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最讓張濤難忘的就是“兩年搬了四次家?!毕葟奈鞴庥變簣@搬到西郊的幼兒園,后來又因幼兒園嫌孩子形象不好影響招生,康復中心又輾轉搬到東關的一所民房。在剛剛花了1.5萬元裝修后,房主又通知要立即拆遷,裝修費打了水漂?!皼]錢了,還要繼續找地方,真不想干了!”張濤這時想退縮,薛艷不答應,“這不是咱倆的機構,是所有家長的機構?!倍议L開會決定一起湊錢,少到30元,多至3000元,幾天之內,就湊出了10萬元,這些拿在張濤手中的錢比金子還要重?!斑@個機構不是誰的,是所有患兒家長的,我們只是執行者?!苯洑v重重風雨后,把康復站改名為“手拉手”的康復機構終于在家長們手拉手的關懷下,開始茁壯成長起來。最讓張濤和薛艷欣喜的是,他們給家長和孩子帶來切切實實的幫助,很多家庭都因此擺脫了陰霾。
呼吁
一個自閉癥孩子會影響到6個大人,孩子的改變會改變一個家庭的生活,“希望家長能夠正視這個問題,因為你們不孤獨,大家都有相同的心路歷程?!睆垵F在顯得特別平靜,“我們不能垮,孩子還指望著我們呢?!币粋€家庭一旦出現一個自閉癥孩子,原本平靜溫馨的家庭就被打破了。父母的崩潰,老人的心酸,孩子需要專人照顧,這些精神壓力、經濟壓力形成一個無形的巨石,把一個家庭壓得喘不過起氣來?!耙欢ㄒ绨l現,早行動,即使不能和正常人一樣思維、交流,最起碼能進行基本的生活自理?!彪m然自閉癥目前還沒有找到根本原因,也沒有特效藥,但實踐證明,如果早早進行康復訓練,自閉癥孩子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語言、自理能力都會有所增強。張濤說:“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一個有智力障礙的文明人?!?
“更希望父母都行動起來,用自己的努力讓社會關注這些孩子?!睆垵脱ζG都發出這樣的呼吁。薛艷的孩子已經17歲了,“孩子小,家長年輕時還有能力照顧他們,但等孩子到20歲、30歲以后呢?畢竟成為正常人還是不現實的,他們以后的生活該怎么辦?”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外這類孩子的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完備,而上海等一些城市每個區都有針對自閉癥孩子的特殊培訓機構,孩子成年后還會有最低生活保障。
“另一方面,社會對自閉癥孩子的了解太少,也沒有接納體系?!睋私?,目前西安專門的接收機構太少了,而且不少都是自閉癥患者家長建立的。幼兒園、學校對這類孩子基本是排斥在外的,即使有培訓機構也缺乏受過專業培訓的特殊老師?!昂⒆涌偛荒茉跈C構呆一輩子吧,以后家長老了退休了,也無法承擔這個費用??!”薛艷說,她現在最怕的就是“孩子的明天”。記者了解到,自閉癥雖然并不常見,但萬分之二到萬分之五的比例,也是一個不小的社會群體。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能力的減弱,他們的生存也將成為一個沉重的社會問題。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