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與小苗觀賞影片并研究「尼安得塔人」與「克羅馬農人」在生存競爭中,前者如何導致絕滅。
語言是第一要素:
克羅馬農人有比較復雜準確的語言系統,反觀尼安得塔人的語言比較粗造。語言是思考與溝通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擁有精良的語言工具,在生存競爭上占有很大的優勢。前者已經擁有貝殼項鏈等裝飾品,這是語言升華后的表現,后者也會模仿制作貝殼項鏈來掛在身上,但仍然不解其意。
藉此機會教育小苗要注意說話能力,講故事或與小朋友說話時要簡短、生動、準確等等(現在他當然聽不懂,但將來會懂)。至少,我借著影片的故事內容來培養他的動機與驅使力。
第二是群居與社交:
尼安得塔人以「家庭」為單位,一個家庭大約七八人到十幾人等規模。兩個家庭之間的語言說不定無法充分理解與溝通??肆_馬農人則已經進展到「家族」或「部落」的群居生活,在捕捉獵物或照顧幼小后代上都占有優勢。最重要的避開了近親交配的遺傳缺陷。合作是生存競爭上的優勢技術,而和做的先決條件是要有精密的語言。
這點是間接鼓勵小苗多交朋友、與朋友起完游戲等等,合作才能成功或勝利,我想也許日后他能夠在交友或合作上找到樂趣。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