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表的安排
一個老師必須要有一個教學架構,以便有效地教導自閉癥學生。
兩個學生與教師助理正在廚房從事烹飪活動。一個學生在休閑區的門閂上掛了一片地毯。另一個學生正在工作區獨力地完成工作單上所列的活動,第五個學生則和老師一起做一些個別的數字作業。在他們的背后,一個定時器正在滴答滴答地計時,它的響聲預示著有一場潛在的混亂要到來了,此時材料被拿走了、椅子移動了、老師的贊美與增強正在進行、指示學生、每個人都在動往新的區域,然后又要工作一段時間了。大家怎么知道要去那里,又要做些什么呢?老師們又怎么知道他負責的學生是誰呢?為什么一切都進行地那么順利?毫無疑問地,這個教室的時間表是有目標的、清楚的、前后一致的,用以框出人、事、時、地的輪廓來。
時間表是自閉癥學生所需要的教室結構之一。很多學生有序列記憶和組織時間的問題。接受性語言的困難也讓這些學生很難了解他們該做些什么。除了在每天的固定時段給予學生說明與引導外,時間表也可以幫助學生組織和預測每天、每周的事件。這減少了因為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所帶來的焦慮。除了可以用來知道某個時段會有什么活動外,時間表也可以幫助學生自己進行活動之間的轉銜,因為時間表讓他們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此外,主動性較差的學生從時間表上看到他們喜歡的活動就在后面,可能會較愿意完成較難或較害怕的工作。
通常教室中會同時使用兩種類型的時間表。第一種是整體教室時間表,第二種是個別學生時間表。
整體時間表框出每天所有的事件,它并不規定學生要做些什么活動,但它告知整體性的工作時間、休息時間等等。以下是一個中學教室典型的時間表:
8:30 學生到達學校,放好私人東西,向人打招呼
8:45 工作1
9:30 工作2
10:15 休息
10:30 休閑、找朋友
11:45 準備午餐
12:00 午餐
12:30 戶外游戲、體育
1:00 打掃自助餐廳桌椅和地板
1:45 工作3
2:30 放學
這個時間表指出工作與非工作的時段。在工作時間時,學生和老師從事各式各樣的活動,包括獨立職前訓練、個別的生活自理訓練、其它學校工作。這些會反映在學生個別時間表中。除了校外教學、特別活動,或社區訓練的安排外,整體時間表也可以當作一周的時間表。
整體時間表通常張貼在所有的人看得見并用得到的教室位置。通常會在學生剛到學?;蛟趫F體活動時,溫習一遍時間表。這個時間表的型式可以是用寫的,就像前面的例子。但不是每一個學生都看得懂文字時間表。所以,上例的時間表也可以用照片或圖畫來代表各項活動。例如:一張書桌或桌子的照片或圖畫可以用來取代「工作時間」這幾個字??梢杂缮隙禄蛴勺笾劣覍⒄掌N在一張大的海報紙上。
有了這個整體時間表,老師們就可以分配每天或每周的教學責任。用筆記板來夾時間表,老師就容易拿和也容易看。教師分配教學責任時,要考量:那些學生在小團體教學時表現較良好、那些學生較有獨立的工作技巧、那些活動需要外來老師來帶學生、那些學生有困難控制自己的行為。兩個老師(以及也要用時間表的義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教學責任及負責的對象。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在進行整體時間表上列的活動時,要做些什么,我們使用學生的個別時間表。時間表可有多種形式,但一定要個別化;例如:要適合學生的年齡、要平衡困難與容易的工作、要配合學生的理解程度及其耐力水平(增強與變換活動需要多久一次)。
個別化時間表的形式有很多種,可以由老師主導,也可以由學生自己訂定、自己遵守。不管如何,重點在于個別化,要讓學生了解時間表是為他們發展的。下面提供一些實例:
‧ 老師與學生完成了活動與增強后,老師從下一活動的物品中拿一個給學生看。學生或者拿著該物品到下一活動區,或者用該物品換取其它所需的材料,帶回他的工作桌。
‧ 在學生的桌面上擺上一條長海報紙條,由上而下夾著各種圓形色紙。先教學生拿最上面的圓形色紙,然后到工作架上找出一個貼有相同圓形色紙的材料盒。并拿著該材料盒回到座位完成該盒的工作(是否需要教師的協助來完成工作,則依照工作的難易程度來決定)。完成之后將盒子放回原來的工作架上。并且反復地做,直到所有圓形色紙都拿完了。
‧ 在學生工作區域旁邊的布告板上,釘上代表工作內容的圖片四至五列。學生從最上面的圖片開始,依圖片拿取需要的材料,完成該項工作活動后將成品拿走。再重復相同的步驟,直到拿完完成一個工作所需的每張圖片為止。最后一張都是學生喜愛的游戲或玩具的圖片。當學生拿至最后一張圖片時,他可以一直玩到下一個工作階段開始的鐘聲響起。在學生桌上貼上一張紙,上有三列格子,每列都有三個方格,每一方格都畫有圖畫,或編有號碼。而每個方格內容與整體時間表上的時段相對應。學生可依由左至右的順序來進行。第一格上寫有學生要在工作區獨力完成的工作編號。完成第一個工作后,他再依照第二格上的指示來做,第二格上畫有一張桌子及椅子代表要與教師一起完成的個人工作。第三格畫的是休息區。學生依序完成當天的時間表。在學生成功地、努力地完成每格上所畫或所列的全部活動后,學生可以得到金錢的獎賞。他可以用錢買點心,或在放學之前買些吃的東西,也可以買些便宜的小東西,例如貼紙。
‧ 一到學校,學生就把私人物品放好,然后拿起掛在墻上的筆記板。筆記板上有整天的活動時間表,每項活動都附有檢核用的小方格。老師和學生在前一天放學前,就一起寫好時間表。學生看看8:30的活動內容,然后完成它。然后,學生請老師檢查他的工作,并在時間表上的格子內畫上檢核記號。第二項活動時間安排在8:50。如果有空檔,學生就可以安靜地待在休閑區。學生每天在校作息都是依照時間表和時鐘來進行,如果學生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工作,或有不適當的行為,學生都不能得到完成工作的檢核記號。每天放學前,得到一定數量完成工作的記號就可得到一顆星星。一周內得到四顆星星, 就可以在周五下午自由時間選擇活動項目,而不必工作。
上述都是個別化實例的展示。當學生不會閱讀也不了解圖片的意思時,顏色和實物就用來幫助他們進行整天的活動。有時會安排在一個時段內完成二或三項活動,但有時在休息之前或增強之前只安排一項活動。每一份個別化時間表都反應出學生對于活動的喜好,學生喜愛與較不喜愛的活動交替地安排在時間表上。
善用清楚而連貫的時間表有助于班級的順利運作,并且會有更多時間用來進行真正的教學與學習,而不必將學生的時間用來一再地重新組織與規劃上。當學生學會并能遵守時間表時,他們就發展出獨立工作技巧以及遵守指示的能力。這兩項重要的能力有助于學生未來的職業安置與社區安置。下列的問題是老師們在計畫班級與學生個別時間表時必須考量的:
‧ 時間表是否清楚,所以老師都知道他們每天的工作責任為何?
‧ 是否每天都均衡地融入個人的、獨立的、團體的及休閑的活動?
‧ 是否每位學生的時間表都考慮到學生的:休息時間需求、增強物,以及喜歡的活動是否伴隨著不喜歡的活動?
‧ 時間表是否有助于學生的轉換--去哪里、做什么?
‧ 時間表是否能幫助學生了解何時、何地開始與結束?
‧ 活動的轉銜與改變是如何告知學生的?定時器的鈴聲?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看時鐘?
‧ 時間表的呈現方式是否容易讓學生了解?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