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新聞資訊 > 媒體關注 > 瀏覽文章

幫助多動癥兒童從焦慮和憤怒中走出來

2006/2/13 9:14:32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多動癥兒童很容易陷入異常的情緒和行為反應中。家長幫助多動癥兒童調控情緒的基本原則之一,是改變兒童對誘發事件的不合理認知,幫助他們——

  通常認為,情緒和行為后果的反應直接由激發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情緒和行為的ABC理論則認為,A只是C的間接原因,B即個體對A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

  例如,兩個人遭遇同樣的激發事件——工作失誤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并產生了很大的情緒波動。在總結教訓時,甲認為應吃一塹長一智,以后一定要小心謹慎,防止再犯錯誤,努力工作,把造成的損失彌補回來。由于甲有了正確的認知,產生了合乎理性的信念,所以沒有導致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后果。而乙則認為,發生如此不光彩的事情,實在丟盡臉面,表明自己能力太差,怎好再見親朋好友。由于有了這樣錯誤的或非理性的信念,乙無法振作起精神來,導致不適當的甚至是異常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多動癥兒童的內在言語能力較正常人落后,他們很難通過合理的自我對話來形成合理的自我信念,甚至很少通過內在言語來控制自己的行為,他們更容易形成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尤其是絕對化信念。一旦這種絕對化的信念和要求很難實現時,他們就會由此產生一些不合理的自我對話,包括:

  糟糕透頂 多動癥兒童過于夸大事情的危害性,所以如果事情并不是真的那么可怕時,應該讓孩子冷靜地考慮后果,而不要夸大其詞,造成心理危機感。

  我不能忍受 這種自我暗示意味著:“我不能忍受任何不舒服、挫折、焦慮、憤怒和抑郁。如果我不得不忍受這些不愉快,我就不快樂,甚至覺得無法生活下去。所以,我絕對拒絕接受這些令人不舒服的情緒?!?

  “我不能忍受”的想法容易導致低挫折忍耐力,而低挫折忍耐力又導致個體產生更強的挫折感,最終導致焦慮、憤怒和抑郁。

  指責和譴責 指責和譴責是指試圖對自我、他人和生活現狀加以懲罰和詆毀。這種自我對話使憤怒的情緒更加強烈,甚至對他人產生暴力行為。指責自己則是對自己的不信任、不接納,長此以往會造成抑郁情結。

  我真沒用 “我真沒用”意味著我一無是處,一文不值。這樣往往會導致低自尊、抑郁、逃避和羞恥等。大量的研究發現,多動癥兒童的自尊、抑郁情結比較嚴重。

  總是這樣或者從不這樣 “總是”和“從不”是指行為舉止不端的人使我不愉快的情境總是這樣,從不改變。事實上,認為情境或人永遠處于一種特定的狀態,永遠不會改變,這種看法是不切實際的。用“總是”和“從不”這種自我暗示將產生焦慮、憤怒和抑郁。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一個名叫小利的多動癥兒童的案例。一次足球課,發發說小利跑動不積極,不好好踢球,小利非常氣憤,心里想:“他居然說我跑動不積極,他一定對我有意見,故意貶我?!薄八麤]有權利這樣說我,他說這種話,我實在不能容忍!”“我要瘋了!我受不了了,我非得過去揍他一頓!”很快,小利情緒爆發了,沖過去與發發打起來。

  仔細分析一下,不難發現,發發只不過隨便說說,但是小利卻無法忍受,小利內心不合理的想法,導致了自己情緒爆發。誘發小利情緒反應的不是發發的話,而是小利內心不合理的信念。試想,如果小利這么想:“發發肯定很著急,他希望我們能很快進球!”“如果再跑快一些,肯定能進球,發發觀察得真仔細?!边@么一想,小利還會沖過去打架嗎?

  根據理性情緒ABC療法,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多動癥兒童調控自己的情緒呢?其實,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改變兒童對誘發事件的不合理認知,延遲反應,積極再定義,養成積極的合理的信念。具體說來方法如下:

  *用健康情緒代替不健康情緒

  除了用理智的自我暗示來引發情緒之外,還應該用相對健康的情緒來取代不健康的情緒。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期待自己開心起來是不現實的。但是,家長可以幫助多動癥兒童調控自己受到情緒困撓的程度。

  *使用情緒冷靜的語句

  “不冷靜”是多動癥兒童的一個典型特點,他們往往會在一些小事情面前變得難以自控,給人非常不成熟的感覺。多動癥兒童很少使用冷靜的語言來控制自己的情緒,相反,他們過于偏激,容易受到激惹。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一些讓自己冷靜下來的詞語和思維方式,比如“事情并沒有那么可怕,我不必如此激動”、“這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慢著,我得保持頭腦清醒?!?

  *消極—積極的心理表象聯系

  家長可以嘗試教孩子先使用消極的心理表象,就是想象著再次經歷著與第一次相似的棘手情景,產生相似的情緒困擾,保持這種體驗1分鐘,然后,慢慢改變這種不愉快的表象,進行積極愉快的想象。想象著遇到同樣的情景,情緒比較冷清,行為更加理智。長期如此,可以幫助兒童消除消極的、不健康的心理表象和行為。

  *使用應對式的自我對話

  當孩子遇到困難,感到失落、抑郁時,家長應該教會孩子使用積極的自我對話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和情緒。比如,當老師留了很多枯燥的作業時,多動癥兒童一般會比較焦慮,以往的經驗告訴他們,作業是很難完成了,又要被老師罵了。此時,家長應該告訴孩子,要進行應對式的自我對話,比如:“作業是很多,可是我想我應該可以完成”;“我今天上課好好聽講了,完成作業應該沒有問題的”;“這些作業沒什么可怕的,我前天做的作業比現在多得多”;“要是遇到難題,我可以問問爸爸”;“我喜歡英語作業,多一些也沒有關系呀”。

  *轉移注意力,避免沖動

  多動癥兒童不能延遲反應,過于沖動,事后又陷入深深的懊悔和焦慮中。家長可以教會他們在遇到突發性事件時,先轉移注意力,想象一些無關的事情,讓自己冷靜下來,延遲情緒反應,冷靜地思考。另外,深呼吸和放松訓練也可以幫助兒童轉移注意力。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幫助多動癥兒童從焦慮和憤怒中走出來]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