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孤獨癥兒童的很多行為看似怪異多端,莫名其妙,而實際上其行為的發生與變化是有著內在原因的。
行為--心理源分析,是指探討對孤獨癥兒童外在行為的內部動因(即心理源)。通俗地說,就是企圖尋求一些典型行為的內在心理根源,把握其心理變化,調空其行為。比如堅持固定某種家具陳設,長期固定穿某種衣服,固定走同一條路回家等,這些問題有的表現隱密或不影響他人,人們一般不需過多干預;我們就應積極尋其根源并加以調控。
心理源一:本身疾病導致應對環境適應能力弱,難以接受新刺激和環境的輕微變化。
孤獨癥兒童因本身疾病導致其認知能力差,認知過程相對較長,一旦掌握了某種做事程序和了解了某種環境就很難接受其他,一有變化就不能很快接受而產生異常情緒甚至恐懼。
調控方法:(1)從根本上提高環境應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地、長期地培養其應對能力,盡可能創造時機參與社會公共活動。一開始要選好活動場合,必須是其不反感的地方,如他不愿意逛商場,就可先去小百貨店進行訓練,因那里人少、東西少、地方小,相對新異刺激就小,不至于難以承受。其次要鼓勵其主動參與,最好能選配一個小伙伴帶領他玩,盡管有的兒童在封閉的家庭環境中能應對,但如果不能接受外界新異刺激,最終還是不能走向社會,因此無論發生多少難堪之事,帶他多接觸社會都是必須的。(2)根據其理解能力設計場景,預先做好精心安排。如有什么人要來,可能的話先拿客人的照片讓他認知,如果帶他去商場,可先帶他去商場要買他最喜歡的東西。再比如平時他做爸媽中間吃飯,即使來客人也讓他做原處,由親人陪伴,面前放著他愛吃的一兩個菜。雖然來客人本身對他是個強烈的新刺激,但有他愛吃的飯菜和親人的陪伴會降低其不安情緒。(3)及時告知兒童該做什么,該怎么辦,做對了及時獎勵,避免當眾批評或說"不該如何"等話。
心理源二:受以往失敗經驗或不良心理體驗的捆擾。
環境變化會引起他們不知所措及一些看似怪異的反應,而這恰恰會被制止、斥責甚至懲罰,以反感環境的變化。如坐公共汽車時被擠撞,以后堅決不做該路車;某位客人來時,他的焦慮招致批評斥責,以后就反感某些人來。
調空方法:(1)獎勵正確反應,淡化不正確反應。如來人剛進門時他不鬧就馬上安慰并給予獎勵,如果輕微尖叫或狂叫一兩聲就停,則不予理睬,淡化這種不當反應,而由某人陪伴他一會兒,下次他的不良反應就會更少,總之在來人時要給他以良好心理體驗;(2)在預先告之來客人的前提下,可由客人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不強迫他馬上與客人打招呼。等客人來了一會兒,確認他不反感后,可由客人傳遞給他喜歡的物品,這之后再要求他與客人打招呼,這樣用誘導的方法自然地、寬松地讓他接受環境變化。
家長、老師不可過分焦慮地改掉他,而應盡可能引導兒童建立正確的反應模式,做到不批評孩子出現固有行為,不說"別這樣別那樣"的話,給他一個良好的心理空間,并提供適當的心意刺激,及時獎勵良好的行為反應,這樣就會大大降低其發生率。
二、重復奇特的動作和語言
重復奇特的動作以手部動作最為突出和普遍,如不停地晃動手指,轉動某特品等;重復別人的話多種多樣,有的重復最后一個詞,有的重復一句問話,有的重復句型但換了內容等等。
心理源一:喜歡某中刺激或消遣模式,進行自我安慰或自我愉悅的一種方式。
有的兒童無所事事時、高興時或著急時都會不停地晃動手或晃動椅子或總愛重復某句話等,因其外在表現形式貧乏,給人的感覺是"總是這樣重復某件事情"。如有男孩喜歡用碗玩水,把水從一碗倒到另一碗再倒回來,一天數十次,高興時煩躁時都跑去玩,邊玩還邊聽水聲。
調空方法:(1)對于不影響他人有能穩定其情緒的允許保留,必要時靠轉移注意、縮短時間等來適當干預,應給予一定的自由活動的機會。(2)提供其他的消遣娛樂方式,培養一些基本的專業技能。如那個男孩愛聽水聲和玩碗,則訓練其刷鍋刷碗,把洗滌靈從一碗倒入另一碗中,還可以培養其沏茶倒水等,總之應該因勢利導,往往斷然制止不起作用,反而引發其他刻板行為。
心理源二:對外界環境刺激不知如何應答時的一種簡單機械、直接的反應模式。
從總體上講,孤獨癥兒童言語發展有障礙,往往對別人的問話等不知如何回答,或者根本不理解言語的溝通功能,只能簡單模仿和重復。
調空方法:(1)在不批評否定其重復的前提下,提供正確的反應模式讓他模仿。如回答問句時要提供答句,并與之面對面坐好,讓他理解"有問有答"的反應模式。如對方問:"你叫什么名字?",另一老師答:"我叫張小宇",并把握著兒童的手指指自己,兒童重復"我叫什么名字"則不予與理睬,兒童重復"我叫張小宇"后馬上獎勵,同是重復話,一個無獎勵,一個有獎勵則可強化正確行為,逐步使其理解有問有答,問答分開。
三、自傷行為
在生活中常見某些孤獨癥兒童不停地咬手背,用頭撞墻或拍打頭部,無休止地哭喊等。其危害性較大,是一種嚴重行為問題。
心理源一:渴求關注畸形表現,是渴求關愛和不當獎勵方式共同導致的。如有的兒童平常不被理睬或少理睬,只有自傷時才被安撫這反而獎勵了這種行為,使其不斷的發生。同樣兒童因哭泣而使本不能滿足的要求得到滿足(如哭了一陣就被抱起等),于是用哭來提要求。
調控方法:(1)平等對待,適當關注,無論成人心情好壞都一樣。
(2)無理要求從一開始就不能滿足,無論如何哭鬧都要堅決不妥協,使之懂得"哭鬧沒有任何用處"。
(3)在對兒童無嚴重傷害的前提下,堅定信念不理睬自傷行為,一旦停止才馬上滿足合理要求或給予安慰。
(4)用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盡可能促使其停止自傷行為。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