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庭對自己孩子的要求和期望都不同。孤獨癥兒童是能夠成為在家庭和社會中發揮作用和成功的一員的。一個家庭首先需要樹立對孩子的期望,然后切合實際情況一步一步地進行實施。在考慮家庭中每個人應有的權利的同時,應幫助孤獨癥兒童學習日?;顒硬⒕毩暽缃患寄?,使他(她)能夠成為家庭和社會中有用的一員。
本文將著重討論社交技能以及教授和幫助孤獨癥患者獲得這些技能的重要性。
一、社交理解是孤獨癥患者的主要特征之一
孤獨癥患者在社交方面的困難形形色色。有些比較輕,有些則有嚴重的社交障礙,以及在注意力、交流、解決問題、認知、感知和運動方面有困難而受到的影響。然而,在社交理解方面的困難以及與他人進行相互交流的能力是孤獨癥患者最基本的困難,也是孤獨癥的特征之一。具體表現可以概括為:與社會隔離、缺乏社交抑制能力、缺乏社會知覺以及難于掌握社交時間都是這方面的一些表現。
有時,那些高功能的孩子學會遵守日常生活規律,在結構化的學校環境里他們的社交缺陷就看不出來了;而其他一些孩子在學校里則困難重重,因為他們不能在人群里管住自己。為了給將來的成功打下基礎,對孤獨癥兒童的基本交流能力進行評估是至關重要的。關鍵技能之一是[共同注意力],另外一個是[模仿能力]。兒童通過相互交流進行學習,包括與成人及小伙伴一起游戲時的共同注意力和模仿力。
我們來看看社交技能是什么。當我們查看學齡兒童的技能列表時,我們看到的通常是包括工作或者個人習慣的技能,例如聆聽、聽從指令、坐、組織、參加、忽視、修正或者完成工作,而不是互動或社交理解。社交技能包括很多方面,而對于孤獨癥兒童大多都是具有挑戰性的。
二、開發社交理解和社會能力所必須的技能:
1.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相互性社交活動
*參與集體活動
*模仿
*主動與尋求
*次序、分享-等待
*完成
*協商
*導向、保持和調整注意力
2.具體的技能有:
玩--"有內部動力而不需要外界獎勵或要求,愉快、積極的參與自由選擇的活動,可以靈活改變規則,新奇而不是照本宣科"(Wolfberg選乍Quill《教育孤獨癥兒童》一書)。
二.如何與家長建立合作關系
假裝--獨自或與伙伴在一起:
*使用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物體(如假裝從一個杯子里喝水);脫離現實并且理解,如Barney("飛",Barney是美國兒童劇中一個恐龍----譯者注)、恐龍打架;
*將物體或自身變成角色并且理解;設想和刺激他人的感覺、欲望和信念;
*以及具有社交性的同類游戲。
*在兒童時代中期引進幻覺,但要明白什么是現實、什么是幻覺。
感情、感覺
*社會參照-通過分享注意力,開發對于他人情感變化的理解和響應;
*理解他人的情感提示;
*通過社會可接受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應付焦慮與挫折。
理解他人的觀點
*理解他人與自己思想和感受的不同;
*解釋和理解他人的感覺與感情;
*在以上知識的基礎上調整行為;
*圍繞共同的興趣,在有所取舍的基礎上發展友誼;
*接受對于公平的解釋。
社會慣例
*適當使用謝謝你、請、對不起及其它用語;
*適用迎接/結束語-再見、握手、說你好、擊掌;
*使用社交性的目光接觸-什么時候?多長時間?對誰?
環境與文化決定的集體技能
*保持安靜,舉手,站隊;
*打掃衛生;
*使用公共財產;
*坐下
一些社會規則
*不犯他人,但堅持自己的立場;
*不威脅他人,因為他們會相信你會按你說的去做;
*遵守所有權和界限規則;
*遵守等待的規則;
*講真話,全部真話?誰的真話?什么是真話?
*靈活對待規則------何時?何地?何人?
三、社會互動能力
1.共同注意力
對于各種年齡的孤獨癥兒童,都需要培養和鼓勵"共同注意力"這一基本技能。當有一個兒童感到困惑或者缺乏支持時,以前具有的共同注意力可能會消失。在培養共同注意力的活動中,應該考慮時間因素。孤獨癥兒童可能跟不上其他兒童的步伐,在主動、響應和信息處理方面產生時間延遲。共同注意力包括使用語言前的交流技能,這些技能可用來[主動發起]或[按次序]活動,并用來在獲得物品或事件時請求或得到幫助。使用共同注意力來引導注意力,以便與他人分享對一件物品或事件的經驗。
與發育正常的兒童相比,孤獨癥兒童在主動發起共同注意力活動方面困難比較大,在"要求"的表現動作方面則較好。例如在感興趣的物體或人之間轉換目光接觸,或者為分享快樂的社交目的而指點或顯示一樣東西。孤獨癥兒童在結構化情況下對社交活動的反應要好一些,在轉移注意力和觀察一位交流伙伴的注意力方面似乎有些困難。他們通常操縱伙伴(拉手、轉頭),可能就是為了彌補在轉移注意力方面的不足。有共同注意力困難的孩子在有一個小伙伴的時候表現要好一些,在各種社交方面需要很多練習。
2.模仿
模仿需要一個孩子對一個伙伴有注意力并且有動作反應。首先必須有注意力,當信息到達大腦后告訴身體該做什么,然后身體必須反應。必須考慮孤獨證兒童做這一切所需的時間以及周圍的干擾。模仿的動力通常來自共同注意力以及與他人進行互動的欲望。有時可以見到孤獨癥兒童在觀望別人,但他們似乎不知道該怎么做。有時他們根本就不看別人,變就必須引導他們的注意力。孤獨癥兒童有時不知道看誰或者他們該干什么。有時他們自身的動作問題是威懾。許多孤獨癥孩子在只有一個伙伴或者有人輔助時模仿技能學得最好。
3.共享
沒有共同注意力技能,一個孩子就學不會什么是[共享]和[輪流]。能夠模仿也是很有益的。但學習輪流和共享并不一定要理解別人的看法。
共享包括:
*輪流使用一個物體的空間、時間,排隊位置,活動時間或坐在車里的位置。
*共享還包括學會什么時候出聲,什么時候移動,或所有物是什么意思(例如,當你手里拿著一件東西時,他是在什么地方,或者你首先買到或拿到的)。
如果一個孤獨癥兒童由于不按順序或共享而遭到警告,她就不大可能理解其他孩子的看法或者需要共享的原因。必須使用規則,而不是解決問題的策略。
4.玩耍
[玩耍]通常有利于培養共同注意力和模仿行為。玩耍一般是愉快和有趣的。很多孤獨癥兒童是從追趕一類的游戲開始的。如果他們在獨自玩耍,如把物體按照一定的方式擺設,就要積極從這類游戲中培養他們的互動和共同注意力。
在鼓勵孩子進行選擇和擴展興趣的同時,應注意保持游戲的樂趣并且按照孩子的節奏進行。
四、評估(N.Dalrymple and L.Ruble,2001--)
在進行干預之前,對共同注意力和模仿進行評估是有益的。評估應考慮不同的環境、人物以及物品。除了和大人在一起外,還應觀察孩子與其他孩子在一起的情況。應注意的是,有時年齡大一些的孤獨癥兒童還沒有掌握或很少使用這些技能。
(參見文后"社交基本能力評估表")
五、一些策略與干預方法
1.像其它技能一樣,訓練他們的社交技能。定下具體的目標后制訂具體的策略。
創造許多與人和環境進行學習的機會。教的時候要有條理、有計劃。反復教。
舉例:
*可以在接受一件東西時看著給東西的人。
*可以在伙伴擺弄一樣東西(或玩具)時同時模仿其動作
*可以在伙伴邀請參加一項集體活動時有反應
*可以經伙伴演示后,扮演一個角色,如擺好碗筷、戴上帽子扮消防員等。
*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與適當的人擁抱和接觸。
*可以接受其他人做與自己不同的事,并參與解決問題。
*可以聽,注意到描述一個真實的情況,并解釋他人怎么想,感受如何的卡通社交故事。
*可以主動進行社交,如問候、贊揚或提適合的問題。
*可以在集體活動時,適當地表達需要離開或退出的意思。
*可以劃分界限,具體如:不動其他同學的東西,需要時借用。
2.提供條理和程序使結果有可預測性和自在感。
3.教小伙伴做榜樣,并鼓勵所需技能。為小伙伴提供暗示、反饋和強化。
4.安排題材的形式提供視覺線索,一致的物品和物品的移動,慣例、圖片暗示、書寫暗示,以及任何其它可以幫助孩子的視覺信息。
5.考慮動機。采用最有興趣的題材和活動。
6.教技能時一次只有一個伙伴。幾個孩子可以都練習同一技能,但一次只要一個;還可以對特定的孩子使用不同的題材。
7.教的時候以及在某一處學會后要考慮針對不同的人、環境和題材進行泛化。進行錄像以及看提示和進展都是有益的。
8.強調互換。需要鼓勵各種交換,即使開始時是重復性的。
9.教適合不同情況和環境下的社交慣例。
10.組織結構化并強調某一技能的綜合小組進行玩耍。教各強化小伙伴們。
11.以練習日常事物的形式使用社交腳本。這些日常事物已經通過重復以及/或者書寫和/或從社交故事圖書上學過。
12.使用社交故事或卡通故事。
13.教孩子理解別人的看法時,可通過解釋所發生的事(電視和錄像用來重放比較好),使用書面/圖畫卡通、圖片和故事。
14.要積極,有趣,有靈活性,鼓勵多方面興趣,及時強化和培養動機。
六、加強共同注意力的幾項具體措施
共同注意力可用來引導注意力,以便分享接觸一件物品或與他人共處的經驗。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將某物拿給某人看并觀察此人的反應;
*看別人所指或正在看的東西;
*并且指著某樣東西讓別人看一件物品或者一件事,目標就是看那個東西(這并不是說一個孩子指著糖要糖,而是像評論一個話題那樣指著,并與同伴共享這一評論)。
共同注意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非語言性的社交技能,或語言發展前的技能,通??梢栽诤⒆?8個月之前觀察到。孤獨癥的孩子18個月時缺少這一技能。
共同注意力首次出現是在一個孩子與一個大人和玩具玩耍的時候。大人、孩子各玩具組成一個互動"三角形"。當孩子拿著玩具朝著大人,用手動著玩具并前后看著大人和玩具時,共同注意力就產生了。當大人操縱著孩子改變對玩具的玩法時,孩子也具有共同注意力。換句話說,當大人給孩子示范玩具時孩子朝著大人笑并伸手去拿玩具。這一行為表明這個孩子在與另一個人分享她對一件物品的注意力和快樂。這種互動還發生在日?;顒尤绱┮?、吃飯的時候。
共同注意力常常用來主動要求或請求幫助拿一件物品或從事一項活動。孤獨癥兒童要求幫助的時候比其他孩子多,但評論少。他們還常常直接找人提出要求。
七、幫助建立共同注意力的一些主意:
在尋找孩子在一個物和一個人之間變換目光的時候,要切記:
*首先站在孩子的高度使他/她容易將目光從物轉到臉上。
*用一個類似孩子拿的玩具或物模仿孩子的動作。
*把孩子手中的玩具拿過來,放在面前、評論,并等她來拿。
*在你面前玩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玩具(泡泡、紙風車、氣球)。
*玩吸引孩子注意大人動作的玩具(出聲和需啟動的玩具、音樂玩具)。
*玩能夠促使互動的玩具(球、積木、火車、木偶、電話)。
*玩能夠促使請求幫助的玩具(難開的瓶蓋,夠不著的喜歡物品,難轉的上緊(發條)玩具。
*拿著你要給孩子的東西直到孩子看著你,拿到眼前。
共同注意力 與成人 與同伴
接受東西的時候看人
給東西的時候看人
物體較近時能夠追隨他人的指向
物體較遠時能夠追隨他人的指向
看到物體后,再回頭看指這個物體的人
指示他人一起來分享快樂,而非簡單的有所求
來回看伙伴以便分享快樂
模仿
用同樣的東西與伙伴同時做同樣的事
經示范后,用同樣的東西與伙伴做同樣的事
模仿一件物品兩種不同動作
與伙伴進行重復性游戲時,模仿一個不同的動作
同時模仿身體動作
經示范后,模仿身體動作
看過后,模仿兩種身體動作
模仿嘴的動作
模仿聲音
模仿話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