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新聞資訊 > 媒體關注 > 瀏覽文章

自閉癥可以預防和治療嗎

2007/11/6 10:07:47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據英國《衛報》26日報道, 最近研究人員發現,年過40的男人得子,其小孩患上自閉癥的幾率高出父親不到30歲的小孩的5倍。這篇文章刊登在《綜合精神病學檔案》上,這項研究調查對象為130,000多名以色列小孩。文章同時指出女人生育異常的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男人同樣也受到生物鐘的制約。研究顯示年齡增長對男人有線性影響,每遲10年當爸爸,小孩患上自閉癥的風險就翻一倍。但是研究組并未發現母親的年齡與此有什么聯系。一時間,自閉癥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

  最新研究提供了哪些信息?

  1943年里歐·凱納第一次對自閉癥進行了描述,其以“極度的自閉孤獨”和“欲罷不能地強迫做同一件事情”為特征,有關這種心理紊亂疾病的新聞已經牢牢抓住了公眾的視線。從那以后,自閉癥就成一個熱鬧研究課題。最新發表的這篇論文基本給出了兩個信息——首先,它指出自閉癥得病率呈上升趨勢的一個因素可能是后父母時代,尤其是后父親時代的到來。其次,文章再次論證了遺傳因素是自閉癥一個關鍵病因。來自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院的研究者認為,精子產生過程中的基因自然突變,或者基因顯型的差異都可以解釋年長父親與自閉癥得病人群增多之間的因果關系。

  人們為何如此關注自閉癥?

  在現代社會中,要想掌握熟悉周遭環境、做出適當回應的能力談何容易,受人歡迎和孤獨寂寞之間有著天壤之別。自閉癥的出現攪亂了人類社會的一些核心內容。

  有些人認為公眾對自閉癥極其關注,而其他心理紊亂疾病例如唐式綜合癥卻鮮有問津,造成這種對比結果的原因是患者看上去很“正?!?,容易被當成是個健康人。1998年安德魯·韋柯菲爾德在《柳葉刀》雜志上撰文爭論麻腮風三聯疫苗有可能導致自閉癥和腸道疾病,從此公眾對自閉癥的興趣就逐漸升溫。文章本身并不足以使人信服,但爭論一直在繼續。

  自閉癥患者在增多嗎?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這種心理紊亂疾病以“無力適應社會環境”為特征,但適應能力的缺失并不容易被診斷出來。有些人因為其高智商而掩蓋了自閉癥,可能一輩子都未被診斷出自閉癥?,F在專家提起泛自閉癥障礙癥候群,就包括了那些受輕微影響的人群,幾十年里這個彈性定義的周延被擴大,囊括了越來越多的患者人數。

  傳統的自閉癥,即最嚴重的那種病情,在英國就折磨了3萬人之多,大概每1萬人就有5人患上了自閉癥,此項數據在50年里一直未有大的變動。但是,估計有超過50萬的人正在忍受泛自閉癥障礙癥候群的困擾,這其中就包括阿斯伯格綜合癥,一種癥狀較為緩和的自閉癥,有時被稱為“智力盲人”。據國家自閉癥協會介紹,自閉癥患者中有五分之一的人為低智商,需要別人的照顧,但五分之四的患者擁有正常智商甚至是高智商。

  許多專家表示因為泛自閉癥障礙癥候群與傳統所說的自閉癥并沒有清晰的界限,因此相關病例的急劇增多可歸因于醫學知識普及以及診斷手段的提高。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對此并不樂觀,認為還是有根本的現實增長存在。

  自閉癥的病因有哪些?

  眾所周知,因為遺傳基因的關系,這種心理紊亂疾病有可能在某個家族中廣泛存在。如果雙胞胎中的一人患上了自閉癥,那么另一人多數也不能幸免。而且男孩得病率是女孩的4倍之多。但是雖然許多患者的遺傳基因決定他們易患自閉癥卻并沒有真正得病,因為自閉癥還需所處環境的刺激。自閉癥的一個病因是腦部損傷,但專家也并不清楚這損傷究竟是在出生前、出生時還是在出生后造成的。在對荷蘭25位成人自閉癥患者的研究之后發現,他們中三分之一的人有輕微的身體發育異常,比如特別大或者特別小的腦袋。研究這表示,自閉癥患者極有可能有身體異?,F象,有可能是胎兒在子宮時發育出錯。

  環境因素影響有多大?

  許多被引用的環境因素包括飲食、殺蟲劑、傳染、麻腮風三聯疫苗、汞和鉛。但它們其中沒有一個被確認為是明確的病因。過去,矛頭都指向了自閉癥患者的父母,人們質疑他們沒有養育好自己的子女。倫敦國王學院發展精深病學的退休教授邁克爾·拉特先生認為,光是將責任推卸給患者父母的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而且“環境因素更可能是身體層面的原因而非心理層面的”。

  《自閉癥、大腦和發展》的作者理查德·雷斯強調,多數自閉癥病例都能歸咎于某一污染物質,而遺傳決定了有些人的大腦易受損傷,污染物侵蝕了這類大腦就導致了自閉癥的出現。當胎兒在子宮中正處于易受損傷的階段,而孕婦暴露于一些有毒物質(即使其對多數正常人并無損害)環境中,胎兒大腦的關鍵部分就極易被損壞。

  自閉癥能否治愈?

  多數患自閉癥小孩的父母都堅信答案是肯定的。自閉癥慈善研究機構聲稱,60%有自閉癥小孩的家庭都會讓孩子喝牛奶或者吃無麥餐,認為這能緩解癥狀。更令人激動的是上世紀90年代關于荷爾蒙分泌素治療作用的討論,但試驗結果發現兩者并無聯系。

  很多父母還嘗試了一對一行為干預,想借此教導他們患有自閉癥的小孩懂得正常人際交往中至關重要的提示,并能曉得這些暗示的含義。其中最著名的即是羅瓦斯行為治療法,它由洛杉磯的心理學家艾弗·羅瓦斯在30年前所倡導,目標人群為學齡前兒童。羅瓦斯表示,每周在家進行40小時的行為干預,半數小孩在7歲時就已基本恢復了正常的身心功能,其余的小孩也有了實足的進步。

  盡管如此,長期高強度的昂貴治療方案還是受到了質疑。國家自閉癥協會認為結果“取決于個人的需要和干預的恰當應用,而每人的需求又千差萬別”。

  自閉癥可以預防嗎?

  對這個問題,仁者見仁,知者見知。認為自閉癥可防、可治的理由如下:
  ----早期診斷有助于父母接受這個事實,并對小孩的舉止有適當的回應。
  ----一些人相信飲食的改變,配以早期行為干預能有助于治愈自閉癥。
  ----對病因的進一步研究能夠減少自閉癥的影響范圍。

  認為自閉癥不可防、不可治的人理由如下:
  ----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有哪一種治療方案真正有效。
  ----從首次確診自閉癥,至今已有50多年,病因依然是個迷團。
  ----超過50萬深受自閉癥折磨,而且很多人相信這個數量還在增加之中.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自閉癥可以預防和治療嗎]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