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新聞資訊 > 媒體關注 > 瀏覽文章

“小神童”的面紗下為何是自閉癥?

2007/11/7 10:48:57 來源:光明觀察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11月5日《半島都市報》報道:3歲就能背誦幾十首唐詩宋詞,還能用簡單的英語對話,今年剛滿7歲的小琳琳(化名)曾被親戚朋友稱為“小天才”。然而,這個聰明的孩子上小學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但課程聽不懂,成績也越來越差,甚至不肯跟人說話。今天上午,醫生終于為琳琳找到了病根———自閉癥?!搬t生,我這孩子從 
小很聰明,現在怎么變成這樣了?”今天上午,記者在市心理咨詢中心看到,7歲的琳琳坐在醫生的面前,無論誰說什么,她都低著頭不說話,也不看人。

  首先要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的天性究竟是什么?熱愛大自然,熱愛玩伴,熱愛童年游戲,如果沒有這些,所謂的童年還會剩下什么?死板的英語單詞,填鴨式的唐詩宋詞,電腦游戲,甚至還有鋼琴、繪畫,前者是全方位的開發智力,充實童年的所有生活片斷,留下美好的童年記憶,而后者只能讓一個人過早的失去了童年,失去了童真、童趣,而成為一個“小天才”、“小神童”、“小大人”,而這些稱號的背后,只剩下刻板的唐詩宋詞、英語單詞、鋼琴或者聲樂“三板斧”,如果沒有真正的童年快樂經歷,則這些所謂的神童稱號,則是干癟的、無益的。

  對于所有孩子是這樣,對于那些比較少接觸其他小伙伴的幼兒尤其如此?!霸缙谥橇﹂_發”,應當說沒有什么不好,但切記不能拔苗助長。怕只怕,“早期智力開發”一旦見了成效,則其父母就以為大功告成,在“小天才”的漂亮面紗之下,諸如孤僻、偏執、自閉,等等問題都被掩蓋,那么,這種童真得不到開發的兒童,就極可能成為自閉癥患者,對于津津樂道于“小天才”成功之道的父母來說,豈不是得不償失?

  因此,幼兒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學會玩,這種玩必須是融入童年伙伴之中的玩,無論是鄰居、親戚朋友還是在幼兒園,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合群,假如孩子出現不愿意合群的情況,則應當鼓勵其積極融入,這種積極的融入,對于一個人的未來人生之路,往往較英語單詞、唐詩宋詞來得重要,英語單詞、唐詩宋詞可以在后來的學校生活中獲得,但童年童真童趣一旦失去,則是永遠無法追回的。

  培養出一個虛假的“小天才”,其實正是父母教育不當一手造成的。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小神童”的面紗下為何是自閉癥?]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