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說:“在他們面前,只有樹木,沒有森林?!?/STRONG>
“我想你”
“小林(化名)!”
“……”
“媽媽在叫你呢!”
任憑母親怎么呼喚,父親如何做鬼臉,他都置之不理。
“貴人語遲”,一直以來,家里的老人把5歲多、但仍不能完整說話的小林這樣來看待。直到今年初在某媒體上看到介紹“孤獨癥”兒童的事,嚴媽媽才從那些孩子身上看到了兒子的影子:不愛說話、行為粗暴、對人對事冷淡,生氣時總拿頭撞別人。
幾番猶豫,嚴媽媽帶著兒子上了北京,簡單的問話,兒子的表現,專家很快下了診斷:孤獨癥。
和所有孤獨癥的父母一樣,嚴媽媽找到了我國第一家孤獨癥康復訓練機構“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拿到報名號,嚴媽媽傻眼了,該號數已排到明年8月了。兒子可經不起一年多的等待,工作人員告訴她,貴陽也有一家孤獨癥康復訓練機構——貴陽愛心家園,可以去那里試試。下了火車,連安順的家都沒來得及回,嚴媽媽就找到了貴陽愛心家園。
據了解,由于尚不明了孤獨癥的發病原因和發病部位,因此孤獨癥仍沒有效果顯著的醫療手段,目前屬于無法治愈的疾病,將長期甚至終生伴隨著患者。如果沒有康復訓練,沒有社交能力的他們會一輩子需要別人的照顧。專家說,孤獨癥患兒越早接受康復訓練越好。
已在愛心家園訓練了4個多月的小林見到記者,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和記者打招呼了。嚴媽媽向單位請了4個月假,在離學校不遠處租了房子陪兒子訓練?!皟鹤訉W費每月2000元,房租500元,我倆的伙食費控制在500元內?!苯洕⒉粚捲5募彝タ粗⒆佑忻黠@的進步,能在電話里問姥姥好了,還說“我想你”,雖然這是孤獨癥中行為刻板的表現,但全家人依舊很高興。
家園5間教室,熱心人捐贈的辦公用品,在云巖區貴烏路小學四樓,記者見到了貴陽市愛心家園負責人艾欣老師。
自己就是孤獨癥兒子的母親,一路走來,艾欣最能體會孤獨癥兒童父母的心境。
“現在人們對孤獨癥的理解有點偏差,不是他們喜歡孤獨,而是根本不知道孤獨是怎么回事,他們世界里的事物都是孤零零的,沒有任何聯系?!卑蠋熣f,社會交往障礙、語言障礙、行為刻板,是孤獨癥的三大表現。在一片森林前,他們只看到了樹木,甚至只是樹葉,卻看不到森林。這些孩子被稱為是星星的孩子,看得到卻走不進。
“蘋果、蘋果、蘋果……”無數次的重復,天天的訓練,當孩子能看著蘋果發出這個音的時候,時間整整過了一年。有的家長訓練、等了3年,才聽見孩子第一次叫“媽媽”。孤獨癥兒童患病程度不一樣,有的父母甚至一生都聽不到自己的孩子叫自己一聲。
孤獨癥的很多癥狀類似其他兒童時期的表現,不易被家長重視,直到2005年底孤獨癥才被列入中國殘疾人目錄,社會上對它的了解也非常有限。
去年9月成立的貴陽市愛心家園,是我省首家孤獨癥訓練的機構,現有18名老師和19名學生,采用ABA(行為干預治療法)訓練。據艾老師介紹,一年多來,已有3名小孩通過訓練能進入正常的小學上課了。孤獨癥終生無法治愈,只希望通過訓練讓他們能進入主流社會,生活自理。
孤獨癥兒童有的其他方面的天賦特別強,比如說鋼琴彈得特別好,數學成績能比普通人好,對顏色敏感等。記者在家園內看到一名5歲多小孩能很快把一幅20多塊的拼圖完成。
在家園里,有著相同經歷的父母們覺得自己可以找到傾訴的對象和地方。大家互相鼓勵,交流經驗,除了自己的孩子外,對其他孩子的訓練也了如指掌。父母們摸索、總結適合自己孩子訓練的方法,每一次嘗試都是孩子盡早康復的希望。
關注通過兩天的采訪,記者看到了愛心家園及孩子們的故事,喜的是我省有了專門訓練孤獨癥兒童的機構,但也為愛心家園的未來擔憂。
由于是民辦的機構,資金成了家園最大的問題,曾有一個月,賬面上只有1000多元,老師的工資都發不出了。
孤獨癥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每月的訓練費多在千元,有的達2000多元,絕大多數家庭承受費用都還很困難。從望謨縣帶兒子來訓練的王先生在生活上過得很節省,還需要花多少錢,他心里也沒底。而且這樣的訓練要求老師們付出更多,在大多數課程中都是一個老師訓練一個學生。
“如果工資待遇不好,很難留住老師?!睈坌募覉@里負責管賬的陳老師說。而一些調查也表明,師資缺乏、資金困難、教師流動大是國內此類機構遇到的問題。
住房、水電、日常雜物、教師工資、更新教具都需要付出,特別是小凳子、訓練器等教具損壞很大。僅靠收學費維持學校的運轉,還得精打細算。
一次次被幼兒園、小學拒收,就連特殊學校也沒有專門的班級,家長們認為,孩子總有受教育的權利吧。愛心家園的老師們希望相關部門能關注到這一特殊的群體,因為這個群體的數目還在不斷增長,同時家長們也需要大家的鼓勵和支持。
據了解,年初,中國殘疾人基金會、國家六部委聯合決定“十一五”期間將在全國31個城市依托現有機構建立孤獨癥訓練實驗點。我省貴陽市被列為實驗點,據貴陽市殘聯康復部陳英部長介紹,殘聯已調查了解相關情況,相關工作正在著手中。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