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認為他們是木訥的“愚人”,其實他們有視力,但卻不愿與人對視,明明會說話,卻不愿和人交流。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獨而傷感……這些就是孤獨癥患兒,他們有個好聽卻悲傷的代名詞——“星星的孩子”。
常州目前有孤獨癥兒童約500多人。為了讓這群特殊的天使重綻笑顏,常州成立了江蘇省首家針對孤獨癥兒童的公益性康復機構。記者近日走進這個特殊的機構探訪。
走進康復中心,完全不像一般幼兒園那樣嘰嘰喳喳熱鬧非凡。這里的孩子眼底有深深的戒備和憂傷,有的自言自語,有的機械撥動著玩具,好像生活在另一個世界。
韓老師告訴記者,孤獨癥孩子表面上與正常孩子無異,有的還很聰明,就是不喜歡與人交往,對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語言感逐漸消失,有的還有自傷和攻擊行為。這種病癥有的是因為遺傳和病毒感染,有的是因為年輕父母工作繁忙缺乏與幼兒情感上的交流引起的。
由于這些孩子大多存在語言或行為缺陷,康復中心主要針對這些缺陷進行矯正,通過注意力訓練、認字、音樂、游戲等方式,讓孩子找回童真,逐步達到康復水平。在這里當老師,要比在其它地方當老師辛苦許多,必須一遍一遍地教,一個一個地帶。韓老師說,有時為了一個詞或一個動作,要重復一兩個月,說上萬遍。但只要我們繼續教下去,總有一天他們能學會。
李云(化名)曾是康復中心一名自閉癥兒童,經過7個月的治療,她終于打開心結,不再拒絕與人交往,做游戲時也不用父母形影不離地陪在身邊。目前8歲的李云已經上了小學,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在國外,有大批義工和志愿者參與到孤獨癥患者的援助計劃中。常州一批大學生也加入了這項公益活動。江蘇工業學院機械工程系專門成立了“天雨教育志愿者服務站”,從大一大二學生中挑選出愛心和責任心兼備的大學生。
見到志愿者陳崢,記者驚訝地發現,他正被一個孩子揪住了頭發,臉也被孩子的小手拍打得通紅。陳崢平靜地說,沒事的,自閉癥孩子大多行為異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被他們打、掐、咬傷是很正常的。
陳崢感慨地說,“我能體會孩子心中的痛。剛成為志愿者的時候,覺得無非就是看孩子、陪孩子玩玩。但現在體會到,志愿者遠遠不是簡單的陪護,需要用心和孩子交流,其實這是一場心靈魔障的救贖,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把這些孩子拽出封閉的世界?!?蔡 煒)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