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首席記者徐瑾
他們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星星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像星星一樣純凈,同時卻又像星星一樣冷漠,不可捉摸;他們不關注周圍世界,不愿和人對視,不愿講話。他們還有一個郁悶的名字——孤獨癥兒童。就像電影《雨人》中的那個哥哥一樣,這些孤獨癥兒童完全按照自己的秩序生活,固執刻板,經常無故打人甚至自殘。這種伴隨終身的先天性發育障礙疾病,迄今病因不明,無藥可治??祻陀柧毷蔷徑獠∏榈奈┮煌緩?,但往往一個孩子需要幾個大人一起訓練。長年累月,這些孩子拖垮了一個又一個家庭……
5月14日下午,記者走近位于孫家溝的小海豚親子園,走進了一群孤獨癥兒童和他們的“媽媽”——崔麗。
悲傷的母親——
我的兒子是個“雨人”
與記者事先想象的不同,這些孤獨癥孩子外表看起來與其他孩子并無二致,只有當他們突然“啊”地大喊大叫發脾氣時,才讓人覺得他們的確有些不同。
崔麗是吉林通化人,1996年,她辭職來到大連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并與一名軍人喜結連理。1999年,兒子康康(化名)降生,給小夫妻倆帶來無盡的喜悅??珊髞?,崔麗慢慢發現,兒子有些與眾不同?!八粴q多了還不會翻身,也不會開口說話?!贝摞悗Э悼等メt院檢查,醫生表示可能是發育遲緩,崔麗回家就一個勁給他補鈣、補鋅、補腦??蓛赡赀^去了,兒子依然沒有一點進步。
2003年4月,在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一位姓夏的醫生第一次對崔麗提出了“孤獨癥”的概念?!搬t生說孤獨癥的兒童沒有與外界主動交往的意識,所以行動、語言等各個功能都隨之發育遲緩。我沒想到,我的兒子是個‘雨人’!”
學習堅強——
用我的半輩子換兒子一生
可現實根本不給崔麗悲傷的時間,醫生說,孤獨癥是一種伴隨終身的疾病,越早介入早期干預治療的效果就越好。2003年10月,崔麗帶著兒子來到北京,尋找康復治療中心。
在北京第六人民醫院一位教授的幫助下,崔麗帶著康康進入了一家康復機構,開始進行早期干預治療?!皬?0月到年底,我每天陪著兒子在康復中心訓練,我慢慢對孤獨癥有了一定的了解?!薄白鳛楦改?,必須要不放棄孩子?!贝摞愓f,那幾個月的時間里,康康每個月的訓練費用需要大概1800元,加上兩個人的生活費和租房費用,一個月就需要3000元錢。
從北京回來之后,崔麗就辭了職,一心一意幫助康康進行康復?!拔矣X得,用我的半輩子來換兒子的一生,這是值得的?!睆?004年春天到2005年年底,崔麗帶著康康走遍了北京、青島等很多城市的康復中心。經過康復治療,康康明顯有了進步,他會爬了、他會走了、他會拍球了……盡管這一切,對于一個6歲的男孩來說,實在來得太晚,可對于崔麗,卻是驚喜不已。雖然康康仍舊不會說話,但有了這些進步,崔麗覺得一切都有了指望。
“小雨人”媽媽——
給13個孩子一個家
兩年多的各地求醫,讓崔麗疲憊不堪?!拔以诟鱾€城市的康復訓練中心,也遇到了來自大連的家長,他們的處境大多和我一樣?!倍鴥赡甓嗟那筢t生涯中,崔麗對孤獨癥的治療也格外關注,經常參加一些培訓和學習?!拔耶敃r想,我本身就是搞教育工作的,能不能自己在大連創辦一個這樣的康復訓練中心,不僅可以幫助康康,也可以幫助更多像我們一樣的家庭,讓他們免于奔波……”
但這個時候,崔麗和丈夫已經身無分文了。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家人,得到了他們的一致支持,很快,家人把湊來的10萬元錢交到崔麗手中。2006年5月8日,經過近半年的籌備“小海豚親子園”開業了,加上康康在內,親子園內一共有6個孩子,還有4名從特教學校招聘來的年輕老師?!拔姨匾鈳е?名老師到北京、青島等地的專業機構學習,從集體課、個別訓練和感官統和訓練等多個方面對孩子進行輔導?!毙『k嘤H子園開業一年來,孩子已經增加到13個,老師也增加到9名。
“孤獨癥的病因是個謎,全球至今沒有找到打開孤獨癥患者世界的鑰匙?!毖芯孔C明,孤獨癥不是通常說的性格孤僻,不是心情不好,甚至不是心理疾病。孤獨癥沒有藥物可以治療,但孤獨癥可以通過特殊的教育和訓練來治療,并且是年齡越小改善的程度越高。
真心期盼——
社會給予他們正常的目光
“剛開辦親子園的時候我壓力很大,每個月都入不敷出?!贝摞愓f,考慮到孤獨癥兒童的家庭大多比較困難,她對每個孩子收取每月1000元的費用,但這些收入僅夠老師的工資和師生的伙食費,房租只能另想辦法。
后來大連基督教協會聽說了這一情況后,把位于孫家溝的這棟面積達400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樓免費提供給她使用,并出資進行了裝修。今年1月20日,崔麗和她的13個“雨人”孩子搬進了新家。
記者采訪時,正趕上10多個孩子在上集體課,課程的內容是跟著老師做一些舉手、搖手之類的簡單動作,可即使是這些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情,這些孩子模仿起來還是十分費勁。
崔麗說,對于孤獨癥孩子來說,正常人的世界對于他們的康復大有裨益,但是很多正常孩子的家長,卻拒絕孤獨癥孩子與他們的孩子同處一室?!拔艺娴南M鐣苷J識孤獨癥的孩子,接納他們。其實他們的康復和每一點進步都需要周圍人接納和鼓勵的目光?!贝摞愓f。
記者了解到,對于孤獨癥兒童的康復,我國康復機構大多由民間自發設立,老師也都處于摸索經驗階段,而且師資匱乏,資金缺位也同樣嚴重。接受采訪的一些患兒家長也表示,希望全社會能重視這些孩子,盡早為孤獨癥兒童提供早期干預。令人欣慰的是,兒童孤獨癥問題已引起政府和社會越來越多的重視。目前北京、上海、青島等城市已經開設了很多專業訓練機構。去年,全國首家孤獨癥患兒學校在廣州開學,招收學齡前和14歲以下的孤獨癥兒童……
記者結束采訪準備離開時,一個孤獨癥孩子在奶奶的授意下,親了親記者的臉頰。這個可愛的孩子,有著一雙大大的眼睛,可無論記者用多少夸張的語調或者動作企圖喚起與他的對視,都沒有效果。夕陽西下,喧鬧的親子園漸漸安靜下來,家長們陸續帶著孩子回家。但愿他們早日找到打開孤獨世界大門的鑰匙,拯救出封閉已久的孩子!
新聞鏈接
兒童孤獨癥
孤獨癥的發現最早可追溯到1938年。美國精神科醫生凱納觀察到一個5歲的男孩康納德,他生活在自己獨有的世界里,旁若無人,記憶力驚人卻不能與人正常對話。這個孩子被診斷為兒童孤獨癥,又叫自閉癥。該病已經在世界各國的各個階層、各個種族均有發現。而男女發病率差異顯著,比率約為4:1。69年過去了,令專家們沮喪的是,雖然醫學知識日益發達,對孤獨癥也有了很大的研究進展,但獲得開啟孤獨世界的鑰匙仍沒找到。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