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新聞資訊 > 媒體關注 > 瀏覽文章

家長對智力落后兒童應有的態度

2007/9/14 10:27:30 來源:中國特殊教育信息網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1)面對現實,不怨天尤人,不存僥幸:孩子智力發育遲緩,醫學上也稱精神發育遲滯,這是客觀存在,是活生生的現實,并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也不能違背科學而相信迷信,怨天自責,自尋煩惱,更不能心存僥幸,認為是“大器晚成”而耽誤了孩子早期教育的最佳時期。唯一能改變孩子現狀的辦法就是盡早發現問題,早期治療,早起干預,早期訓練,這對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

(2)客觀評價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存過高的要求,也不悲觀放棄:有的家長心情過于急切,想很快見效或恢復正常兒童的水平。這是不現實的。教育要有一個過程,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一個量的積累,才能有所變化,而這個變化是指與孩子自身相比。茅教授曾講過,早期干預不是要把孩子變成正常,而是提高孩子自身的潛能。也不能悲觀放棄,一棵小樹需要澆水,除蟲才能長成參天大樹,一個正常的孩子也需要從小培養才能順利成才更何況一個智力發育遲緩的弱勢孩子呢!因此,智力發育遲緩的兒童更需要關愛,需要盡早接受適合的高質量的教育,才能彌補缺陷,開發潛能。

(3)孩子早期干預的效果與家長的積極配合緊密相關。有的家長認為早期訓練孩子是學校的事,送入學校就萬事大吉,從不過問孩子的情況,這是不合適的。因為孩子還小,家長是第一啟蒙教師,智障的孩子更需要細致的關愛。家長的力量是單一的,學校的力量也是單一的,只有兩個力量合起來才能形成合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放下包袱,樂觀面向未來: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項目負責人楊煥明教授曾說“人類基因千變萬化,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殘疾人將那些導致殘缺的基因表達了出來,人類才有可能變得更加健康。是他們用自己的痛苦承擔了人類的未來。從這個角度講,你作為一個殘疾人的母親是榮光的,因為你承擔了痛苦,你蘊涵著博大的母愛,你是了不起的母親。而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社會對殘疾人態度會更加關愛,更加尊重。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家長對智力落后兒童應有的態度]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