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ma”,當遙遙發出這幾個音時,我的眼淚驀地涌出眼眶。
一千八百多個日子,孩子終于發出了成形的音。其實孩子并沒有理解這個字的語言意義,但是,這聲呼喚仍讓我內心激動不已,我覺得身體里有一股力量在游走,它不停地充斥著我的心、我的靈魂、我的思想。我忽然覺得過去所有的努力、委屈、不甘、挫敗、傷痛……都值得!只這一聲呼喚,真的,值得!
孩子的媽媽嫉妒地對我說:“王老師,我生他、養他這么多年,都不如您教他三個月??!我多么希望孩子的第一聲‘ma’是對我說的??!”
我是一名特殊教育老師,一名孤獨癥兒童個訓師。在這個還不能被別人充分了解、認可的行業里,有這么一群人在兢兢業業地努力著。他們不為出名,不為錢財,只求在教學時別人不要投來嫌惡的眼光;只求這些孩子病情發作時您能夠伸出一雙手;只求孩子能夠發出聲音,只求孩子能喊出一聲“媽媽”。
孤獨癥(Autism),又稱自閉癥,是一種腦功能障礙引起的嚴重的長期發展障礙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溝通障礙,如分不清稱謂,不合群;言語發展障礙,無語言或只有很少語言,只是鸚鵡學舌地仿說;社會交往障礙,如不愿與人交往,缺乏對視;情緒與行為異常,如對物品有怪異的興趣和玩法,長時間重復一個機械動作,對某些聲音、畫面很敏感等。
遙遙就是這樣一個五歲的孤獨癥男孩。記得剛入學時,遙遙只有一個興趣,那就是在兩面墻之間不停地撞來撞去,他沒有語言,只能在要食物和拒絕時發出“en-en”的悶聲。因為遙遙已錯過語言的最佳學習期,所以教他語言真是一個充滿艱辛的過程。舌操、吹吸游戲、壓舌板發音練習、模仿發音……,我們運用一切所能想到的方法來教孩子發音,可是,孩子只是睜著一雙無辜的眼睛,沒有焦距地看著不知名的遠方。
9月10日,在這個我習慣了忙忙碌碌的星期一早晨,在這個我沒有在意的特殊的獻給教師的日子,在我給他做例行臉部肌肉活動游戲時,他竟然開口了,他竟然喊出了一聲“ma”。
沒有禮物,這聲呼喚卻勝過一切人世間最美妙的事物;沒有掌聲,這聲“ma”讓我驚喜得恨不得告訴全世界“遙遙說話啦”。這聲呼喚,讓我在這個有些寒意的初秋,聽到了花開的聲音。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