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閉癥兒童的非慣例性口語行為
?。ㄒ唬┓菓T例性口語行為的定義
非慣例性口語行為是自閉癥兒童在浮現及早期語言階段(emerging and early language level)的主要口語表達方式,意指由可區辨的語詞所組成的口語,但卻違背傳統社會接受的語言溝通慣例(Prizant et al., 1997)。非慣例性口語行為主要是描述有社會溝通問題的人其溝通模式,其中又以自閉癥者的相關研究提及較多,如Kanner對于隱喻式語言的探討(Prizant & Rydell, 1993)。
一個人的語言表達會被視為異??谡Z行為(challenging verbal behavior)有下列幾點原因,包括:無法在互動談話中提供必要的訊息、口語內容和會話上下文沒有關系、在溝通互動方面表達困難及口語表達的效果是負面的。非慣例性口語行為雖然也會出現前述的異?,F象,但和異??谡Z行為卻不盡相同。對自閉癥兒童家長而言,非慣例性口語行為在某些互動情境下是異常的,但在某些情境下卻又是合理的,其原因為理解非慣例性口語行為決定于1.個案表達的字匯與他人界定的意義是否相似;2.口語表達和會話內容上下文的關系;3.口語表達是否具溝通意圖;4.會話者對其表達模式的熟悉度;5.會話者對其響應的態度(Priant & Rydell, 1993)等條件。因此,了解非慣例性口語行為,首先考慮的是其違背社會慣用語法的程度,其次才是其口語異常的現象。
一般人認為理解非慣例性口語行為是很困難的,其實非慣例性口語行為是種連續性、層次性的行為,包括有:1.非符合慣例的語言形式,不具溝通目的;2.具溝通意圖,但有些違反社會慣例的語言用法,為少數人所了解;3.具有清楚的溝通意圖也大致符合社會慣例的語言用法,為多數人所了解等三種層級。對于自閉癥兒童而言,非慣例性口語行為雖然對其和他人成功的溝通是項重要能力,但當它和對話情境越無關時,溝通成功的機會將越降低(Prizant et al., 1997)。
?。ǘ┓菓T例性口語行為與其它溝通因素之關系
非慣例性口語行為主要是一個獲得語言前的過渡性角色,其類型 包括:1.立即性仿說;2.延宕性仿說;3.固執性說話(perseverative speech);4.隱喻式語言(metaphorical lang- uage);5.不停問問題(repetitive questioning)等(Prizant & Rydell, 1993)。
Prizant與Rydell(1993)整理出影響非慣例性口語行為出現頻率的可能變項,如表一。
表一 影響非慣例性口語行為的可能變項
情境因素 |
1.沒有結構、不能預測與活動轉移時。 2.不熟悉的工作內容與情境。 3.困難或富挑戰性的工作。 4.容易引起情緒激動的活動或情境,例如生氣。 |
互動因素 |
1.復雜的談話內容。 2.高度限制性的談話內容。 3.對話者的互動模式。 |
個體因素 |
1.使用及獲得語言的完形模式(gestalt style)。 2.語言理解能力困難。 |
綜上所述,非慣性口語行為是一種不符語言溝通慣例而令人較難理解的口語表達方式,主要包括立即性仿說、延宕性仿說、隱喻式語言、不停問問題及固執性說話等類型。非慣例性口語行為除了是自閉癥兒童語言發展預后的重要指針外,其出現頻率會隨著語言能力的成長而增多及彈性化,但到達一定的語言程度后,可能相反的會逐漸減少。由于非慣例性口語行為和自閉癥兒童的語言理解能力有顯著相關,因此本研究擬采用畢保德圖畫詞匯測驗作為分組依據。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