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自閉癥,是一種很難及時診斷的終身疾病,如今這種病的基因缺陷已被找到。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權威醫學刊物《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刊登了哈佛大學兒童醫院研究員、復旦大學兼職教授吳柏林等人的成果,他們發現,人類染色體16p11.2區域重復發生的小片段異常,導致自閉癥發病風險急劇增高。據悉,該成果將應用于新生兒的自閉癥篩查和產前診斷,目前,吳教授正和復旦合作,將在復旦附屬兒科醫院開展自閉癥基因診斷。
自閉癥是一種以交流障礙為主的發育行為異常疾病,通常發生于3歲前,患者通常在兩至三歲時仍不會說話,喜歡獨自玩耍,對父母的指令充耳不聞,但約10%的患者會智力超常。這些癥狀從嬰兒期開始并延續至終身,大多數患者的診斷年齡在8歲,基本上失去了早期干預治療的機會。
自閉癥與遺傳因素高度相關,但此前科學界對與該疾病相關的基因異常知之甚少。吳柏林教授、旅美學者沈亦平研究員和美國同行的研究,則在該領域取得突破。在分析了大量的自閉癥患者和家屬的基因后,該團隊發現了13例缺失和11例重復,這些異常都發生在16號染色體的同一位點。這段區域包含25個基因,為進一步的自閉癥基因研究指明了方向。
復旦附屬兒科醫院院長黃國英教授表示,今后通過基因診斷,就能早期篩查出患自閉癥的嬰幼兒,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這對自閉癥治療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個成果還可能催生出一種產前診斷方法,避免下一代患上自閉癥。據吳柏林教授透露,他們正在和復旦大學合作,進一步研究自閉癥遺傳病因,并將在復旦兒科醫院率先開展對自閉癥患者的基因診斷。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