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新聞資訊 > 媒體關注 > 瀏覽文章

自閉兒不治“人變廢”

2008/4/2 11:01:24 來源:金羊網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上圖 :通過“親子訓練”,患兒可不同程度減輕語言交流障礙。(圖文無關)陳艷/攝

  新快報記者 陳艷

  明天是世界第一個自閉癥日。過去一直認為自閉癥是罕見病,但目前聯合國發布的數據卻表明,該病的發病率為1/150,以此發病率來估計,我國自閉癥患者人數可能高達700萬,廣東自閉癥兒童就達十五萬以上。當天上午9點半開始,省市有關部門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將舉辦自閉癥學術報告會,中午12時開始,有關專家將在天河宏城廣場,為自閉癥患兒的家長及群眾進行免費的義診和咨詢。專家指出———自閉兒不治“人變廢”。

  1 話多無交流 可能患自閉

  典型自閉癥兒童語言發育延遲,于是我們通常以為患有自閉癥的兒童一般“不說話”,甚至到四五歲還不會說話。但是近日,記者采訪發現,不少患上自閉癥的孩子不僅會說話,而且說起話來還滔滔不絕。

  圓圓(化名)兩歲半的時候開始說話,而且總是咿咿呀呀說個不停。三歲上了幼兒園,放學回家后,媽媽會問:“寶寶今天乖不乖???”圓圓卻好像沒有聽見一樣,滔滔不絕開始念起了唐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過了一會,孩子又突然自顧自地說起話來:“國際社會高度評價香港回歸十周年……”讓父母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這樣的行為經常發生,媽媽覺得孩子的行為有異常,于是帶著他去中山三院求診。該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鄒小兵主任確診其為高功能自閉癥(即智力基本正常的自閉癥)兒童。鄒小兵主任指出“自閉癥兒童不一定是不會說話,像圓圓小朋友這樣,有語言的孩子也可能屬于自閉癥”。

  鄒小兵指出,孩子有語言,但是這些語言并不能用來交流,沒有與人互動、交流性質的語言也屬于自閉癥的一種表現。

  2 自閉癥不治 可成“殘廢”

  自閉癥是以社會交往障礙(不與人交往、孤獨)、語言(對話交流)和非語言交流障礙(目光的交流等)、特殊興趣和刻板行為(一成不變的玩法,重復多次的語言和行為)為主要特征的發育行為疾病。

  如果不早發現早治療會有什么危害?鄒小兵說,自閉癥存在著某些我們尚未完全明了的自然病程,雖然的確存在一小部分的患兒在成長過程中癥狀逐漸自然減輕甚至“痊愈”,但是大部分的患者如果不經過治療,最終可能成為“殘廢”?!八麄円话愣加猩钭岳砟芰?,但是卻不能與人交流和交往,不能融入社會。甚至表現為精神病癥狀,缺乏謀生的本領和自立的能力,最終需要父母和社會的供養,遺憾終生?!币虼?,自閉癥兒童如果不進行治療,成年后將帶來社會安置問題,并讓家庭承受著嚴峻的經濟和心理壓力。

  目前自閉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并沒有完全闡明。鄒小兵指出,通過對自閉癥兒的家族進行追蹤發現,這些家族中多數都存在有語言障礙或者刻板行為的親屬,因此遺傳因素和基因異常被更多專家認為是自閉癥的病因,其中7、15、16號染色體很可能存在著與自閉癥有關的基因??赡苡捎趩蝹€基因異常,也可能是多個基因異常,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存在患病程度不同、表現不一樣的自閉癥。

  “雖然自閉癥與基因有關,但目前尚沒有很好的預防方法。因此,對待自閉癥現在特別強調早發現和早干預?!编u小兵說。

  3 年齡越小,干預效果越好

  以前自閉癥被普遍認為是不治之癥。自從1987年有報道指出,采用“應用行為分析療法”成功“治愈”9名自閉癥兒童以后,世界各國相繼建立和發展起許多的自閉癥教育訓練療法或課程。

  “自閉癥缺乏特效的藥物治療?!编u小兵說,中山三院的兒童發育行為??茖ψ蚤]癥兒童的治療也是以診斷、評估、制定計劃、開展家長培訓、指導家長家庭培訓(家長與孩子的游戲、反復的交流和應答刺激)為主的方式治療。

  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可以改善自閉癥的預后。因此,自閉癥的治療一般認為是年齡越小效果越好?!暗侥壳盀橹共]有一個年齡的截止點,以往認為10歲以后治療基本沒有效果的說法并不準確?!编u主任說。兒童自閉癥能否治愈取決于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教育和治療干預的方法、干預的強度以及干預時機。

  4 早發現有難度 父母需多留意

  既然自閉癥越早治療越好,但目前城市里大多數孩子是由爺爺奶奶或者保姆帶著,早期發現孩子的自閉癥是否存在難度?

  “的確有難度”,鄒主任坦言,但是他又轉而談到曾經接診過的一個個案。當時,一位神情焦急的媽媽抱著八個月大的男嬰前來找鄒主任求診。因為發現孩子的眼神不對勁,很少注視人的眼睛和面部,對物的興趣比對人多,因此孩子的媽媽懷疑孩子可能有自閉癥。當時鄒主任逗孩子玩,也的確有與這個母親相同的感覺,但是沒有確定診斷?!昂⒆拥哪挲g太小,我當時真的不敢診斷?!编u主任回憶說。

  后來,當孩子一歲四個月時,這位媽媽再次帶著孩子來求診。此時孩子已經會走路了,當把他和媽媽放在一起時,媽媽叫他,他沒有反應。然后,他的媽媽假裝說:“媽媽走啦,媽媽走啦!”可是孩子仍然不理,沒有一點反應,自己在房間里走來走去轉圈圈、開門關門。

  鄒主任說,正常一歲多的孩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當媽媽要離開的時候,一般都會有緊張、哭鬧、要跟著媽媽走的表現,但是自閉癥的孩子卻多數沒有這種反應,而且孩子不停地一個人轉圈圈,也是一種刻板行為的表現。經過認真的行為觀察和測試評估,這個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癥。

  “孩子的媽媽比我的水平高??!”鄒主任感慨,幸好孩子的媽媽非常警惕,當孩子很小的時候,專業人士不敢診斷,而孩子的媽媽卻能夠及早發現,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出生后的早期,多關心孩子,多注意孩子的語言交流和行為。

  鏈接:哪些情況下家長應懷疑孩子有自閉癥?

  簡易幼兒(18月以上)自閉癥篩查量表

  給父母親的幾個問題:

  1.孩子曾經玩過“假裝”游戲嗎?例如用玩具茶杯假裝喝茶。

  2.您的孩子曾經用過食指去指他需要、喜歡或感興趣的東西嗎?

  3.您的孩子對別的小朋友感興趣嗎?

  4.您的孩子喜歡玩“躲貓貓”游戲嗎?

  5.您的孩子曾經拿過東西給你或向您顯示什么東西嗎?

  如果以上問題的答案有兩個或更多是“不”,懷疑自閉癥。

0% (0)
0% (10)

下一篇: 4月2日是孤獨癥兒童關愛日 上一篇: 4月2日首個“世界自閉癥日”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自閉兒不治“人變廢”]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