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圖書館的碩博士論文搜尋中摘要出有關rdi教學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陳素貞(民96):增進亞斯伯格癥學童情緒表現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設計可以增進亞斯伯格癥兒童情緒表現的行動策略,并探索實施情緒課程后,亞斯伯格癥兒童情緒表現的改變。本研究對象是臺北市某國小普通班四年級一名亞斯伯格癥兒童。本研究實行動研究法,在實施歷程中經由不斷的省思與策略的修正,適時加入同儕循環練習,以發展出情緒課程。情緒課程介入采密集且抽離的訓練,課程每次進行一個半小時,每周進行二至三次,共計二十二次。以錄像、訪談、觀察、評估表、情緒日記等方法搜集研究對象的情緒表現。
情緒課程共分為三大部分:
一、情緒的認知教學:認識情緒的表情特征,教導情緒字匯,藉由情緒語匯描述感受,說出情緒感覺的原因,了解不同情緒的起因,以幫助個案對自己及他人的情緒有所了解。
二、情緒的游戲教學:這部分是參考Gutstein的兒童人際發展活動手冊,選出適合個案的增進情緒發展活動,透過眼神接觸、非語言的情緒分享游戲,促進情緒成長。
三、情緒角色扮演游戲:以個案班級同學或個案自身的情緒經驗為情緒角色扮演的內容,在實際的互動情境中體會情緒,誘發情緒的表現,做情緒的類化。
本課程以認知為基礎,游戲為練習,角色扮演為類化,讓情緒理解、情緒表現知行思合而為一。在三個行動循環之后,個案在情緒表達、情緒控制及人際互動方面有一些質性的改變,表情自然笑容較多、減少負向情緒、社會互動興趣增加。
陳瑞芬(民95):國小輕度自閉癥兒童共同調控介入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輕度自閉癥兒童共同調控介入歷程及其影響,采用個案研究方式,選取臺北縣某國小一位三年級輕度自閉癥兒童為研究對象。介入前先透過個案整體能力的評估,再選取人際發展介入相關的活動作為介入方案,每周進行三次二十分鐘的介入,共計三十次,介入前后進行各六次的小組游戲觀察。每次介入活動及小組游戲時均進行錄像及觀察,分析共同調控介入歷程及個案共同調控能力改變之情形。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歸納如下:
一、共同調控介入歷程分為四個程序:個案能力評估、訂定介入方案、實施介入方案、介入后措施。
(一)個案能力評估:藉由個案的個別化教育計劃、相關專業服務評估表、訪談家長和普通班老師,及平日的觀察,掌握個案目前能力水平。
(二)訂定介入方案:包括選取合適的同儕、擬定介入方案大綱、建立計劃修改機制、相關人員的參與及目標行為前測。
(三)實施介入方案:本研究每一次介入活動為20分鐘,活動流程分為暖身活動→解說→同儕示范→練習→對象的類化→統整等階段。
(四)介入后措施:包括目標行為后測及建立維持和轉銜的設計。
二、共同調控介入后,個案與同儕間共同調控型態、個案的溝通、自我調控及同儕的敏感度都有改變。
(一)共同調控型態有明顯的改變,以對稱、不對稱共同調控居多。個案多以簡單句或肢體動作與同儕互動,并適時展現協調合作的能力,負起部分調控活動的責任。
(二)個案的溝通、自我調控有所改變,個案能使用視覺參照,維持互動的協調性;擁有較適當的面部表情;會依情境脈絡理解對方的口語意義并做出適當的響應;也能控制行為和情緒的沖動。
(三)介入后,同儕較為了解個案的用語,及肢體動作的意義,并學會與個案說話的方式。
許文靜(民95):人際互動介入方案對國小融合班高功能自閉癥兒童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摘要:
本研究旨在對于國小普通班三年級高功能自閉癥學生,針對其人際互動問題行為,實施人際關系發展介入活動,并引進三位普通班級中的同儕伙伴,進而在類化情境中觀察其行為改變情形、檢視人際關系發展活動的課程與教學、同儕互動情形。透過行動研究的方式,經歷人際關系發展初始階段、訓練階段、雙人活動發展階段、類化階段等歷程,獲致以下的研究結論:
一、人際關系發展活動是一個有系統的介入課程,依循指導原則按部就班進行活動。在活動進行中隨時可以依照個案背景知識、能力隨時修正課程內容,并與學校普通班的課程做結合。
二、在人際關系發展活動介入后,高功能自閉癥兒童在個別化行為的表現,在與人互動的主動性及表達意愿,質與量部分均有明顯改變。
三、在人際關系發展活動介入后,高功能自閉癥兒童在同儕互動的表現,有明顯的改變。
四、經由人際關系評估表、同儕及家長的訪談、活動中觀察、錄像紀錄等,得知人際關系發展的介入活動,對于個案的人際關系互動能力有提升的成效。
五、經過人際關系發展的介入活動后,家長對于小至在人際關系互動能力認為有進步。
本研究提出若干對于自閉癥兒童人際互動相關之討論與建議。
林儀婷(民95):自閉癥幼兒相互注意力介入研究---游戲取向,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二:一、發展游戲取向相互注意力介入模式,以增進自閉癥幼兒相互注意力的發展;二、探討游戲取向相互注意力模式介入成效。
本研究采單一受試研究法中,跨情境多試探設計,使用三位不同的教學者進行介入,并以三名生理年齡分別為:36、39、29個月的自閉癥幼兒為正式研究對象,介入教學者除研究者本身外,包含每位幼兒之一位家長,以及一位早期療育研究所研究生、一位大學部特教系學生,并分別進行介入訓練。
本研究結果顯示,以一對一游戲方式進行相互注意力介入,具有相當的成效,并且在跨教學者介入下,提升幼兒將相互注意力類化至他人身上的能力,研究中發現,在個案經過介入者一的教學后,他人的教學期間都較為縮短,于介入者二、三教學時有共變現象產生,顯示個案能透過一對一游戲的方式,發展出相互注意力,并且將之類化至其它情境。
本研究中使用的教學策略涵蓋環境設置、示范、延宕提示等,廣泛包含不同理論取向,本研究強調教學過程中家長訓練的重要性,因此,教學者中包含一位家長,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所使用之教學策略與家長訓練,能提升家長的教學能力以及個案的相互注意力。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