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新聞資訊 > 媒體關注 > 瀏覽文章

甘肅萬余名智障人士僅具有一家社會托管機構

2009/12/22 9:01:18 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邊衛霞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全省智障人士萬余名

社會托管機構僅一家

  專家建議:專業化、社會化托管服務需及時跟進

  【中國孤獨癥資源網報道】“看到同齡孩子背著書包快樂地上學,而經過多年的奔波治療自己的孩子卻連生活自理都成問題,我的心里異常焦慮無助?!苯?,有一些自閉癥和智障孩子的家長向記者反映,他們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和痛苦,常年奔波在康復的路上,但對孩子的未來卻是非常迷惘。他們渴望有一種社會托管機構幫助分擔一下肩上的擔子,給孩子創造一個走出家門接觸社會的機會。那么,目前我市殘疾人托管到底處于一種什么現狀、還存在哪些問題、未來的格局又將如何?記者針對殘疾孩子家長關心的托管問題進行了相關采訪。

  慧靈的學員正在上早讀課

  一位年過五旬的家長告訴記者,自己的女兒今年30多歲了,因為是高功能自閉癥沒辦法出門工作,一直在家里呆著,現在自己的身體也不是很好,獨自一人承擔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非常吃力,但是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就14-40歲智障和自閉癥人士當前的生活現狀記者走訪了蘭州公益心社團、蘭州金寶貝(特殊)兒童教育中心、蘭州愛星特殊兒童教育訓練中心、城關區殘疾人康復中心、城關輔讀學校等幾家涉足殘疾人教育的機構,采訪中記者發現在這些機構進行康復和學習的殘疾孩子的年齡段大都在3—14歲,畢業后除極少數正常上學走向社會外,大部分學生只能回歸家庭。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市區很多智障、自閉癥、唐氏綜合征、癲癇等殘疾人士,因為種種原因,大部分都處于家庭撫養,就算少數人群進入類似于城關區輔讀學校這樣的殘疾人教育機構,但畢業以后因為不能自理所以也就談不上就業。由于病情不同,大部分智障人士都需要終身康復,而家庭撫養不僅嚴重影響家庭成員或親朋好友的工作、日常生活秩序和生活質量,也使得很多家庭經濟狀況陷入窘境。另外,由于家庭成員需要外出工作等原因,不少智障和自閉孩子被父母或家庭成員鎖在家里,長期不見天日,而且還經常受到社會的歧視。

  學員們在做布娃娃

  問題民間托管身單力薄

  “阿姨好!”12歲的小強(化名)見到記者后非常有禮貌地打招呼并做了一個握手動作。雖然他還不會握手但這個看似平常的舉止發生在一個智障孩子身上時是那么令人感動。8日早上,當記者走進蘭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中心這家民間托管機構時,十幾名學員正圍坐在一起讀早報,見到記者后他們爭先恐后地站起來打招呼。張正文畢業于長沙民政學院,是從托管中心成立就一直在此工作的專業社工之一。他告訴記者,盡管有的學員吃飯需要喂,上廁所需要幫助,但他們都非??蓯?,在模擬家庭里,學員們在家庭媽媽和家庭助理的幫助下,還學會如何洗碗、拖地、洗菜、做飯等獨立居家生活的技能。在職訓組,智障人士還有機會創作出自己的產品,如手鏈、串珠子、布娃娃、繪畫等。如此一來不僅鍛煉他們的手腳協調能力,又搭建了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當老師通過義賣等形式將這些產品銷售出去后所獲得的50%收入還可以補貼家用。而且在志愿者或社工的幫助下智障人士還可以與普通市民一樣上網、閱覽圖書、選購自己需要的物品,去KTV一展歌喉,還有可能參加社會演出,在介紹托管的學員時張正文的眼睛里流露出超乎其年齡的慈愛。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全省有智障人士近15600人,能享受這種社會托管者卻寥寥無幾,他們生活不能自理、就業更顯渺茫,是弱勢中的弱勢,且大都處于家庭撫養。

  慧靈的何乃柱主任告訴記者,蘭州慧靈目前是蘭州市也是甘肅省唯一一家專門服務14歲至40歲智障青少年和成人的民辦非營利性機構。另外,智障人士的社會托管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康復幾率,還可以使殘疾人家屬和親友擺脫困境,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建議多種途徑豐富托管服務

  蘭州市殘疾人聯合會的王處長告訴記者,目前市殘聯正在積極醞釀建立托管中心。托管中心建成后除了對他們進行繼續康復外,再教他們一些鉤、編、繡、剪、插、裱等手工操作能力,同時對智障殘疾人實施社會生存訓練。不過面對如此巨大的服務群體,光靠政府和市殘聯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我市的殘疾人服務工作需要社會企業、民間公益機構、社會愛心人士等多元力量的支持。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甘肅萬余名智障人士僅具有一家社會托管機構]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