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新聞資訊 > 媒體關注 > 瀏覽文章

特教機構多不易

2009/12/30 9:16:22 來源:楊子晚報 作者:薛玲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中國孤獨癥資源網報道】7個老師只招到兩名學生;7年中搬了5次家;當“老板”的兩年沒拿到過一分錢工資……在我們這個城市,有一些特殊的機構,他們或是幫助聾兒康復,或是專門接收外來工的孩子,或是為智障孩子找到了“樂園”,但在孩子們歡笑的背后,創辦者們卻在艱辛地支撐著。

  “老板”兩年沒拿工資了

  南京團市委新近針對南京服務特殊群體的機構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調研小組相繼走訪了華澳聽力語言康復中心、南京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紅山外來工子弟學校、明心兒童益智教育培訓中心、博愛安養庇護中心、金康老年康復醫院等多家服務于特殊群體的機構,調研發現,正是由于行業的特殊性質,這些機構創業初期在場地、資金、人員等方面都面臨著很大的困難。

  華澳辦園初期,生源嚴重不足,只有7名老師和2名學生。與此同時,這些機構還有一個相似的經歷——頻繁搬家。紅山小學從居民房到幾間平房,再到廢棄的校舍,在2005年之前搬了8次家。明心幼兒園從2002年建園到現在,7年中搬了5次家,最艱苦的時候只有三四名老師和三四名學生。除場地受限外,資金的匱乏也是這些機構創業初期面臨的一個大問題。華澳中心在創業初期每月均入不敷出,老師們經常跳槽,就連創辦者陳卉本人都曾經兩年沒拿到過一分錢工資。而在博愛中心創業初期,前三年均是虧損。即使到了今天,多數機構僅能做到收支平衡。

  希望幫孩子完成高中教育

  雖然困難重重,甚至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這些“特服”機構,但創辦者們對未來的發展依然樂觀。明心幼兒園負責人向調研人員描述了她的“莊園計劃”:針對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建立一個“莊園”,在這個“莊園”里,利用殘疾兒童的特點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利用孤獨癥孩子行為刻板的特征,讓他們嚴格按照科學配給去飼養一些家禽家畜。

  同時,完成對這些兒童從小學到高中的教育。而博愛中心則希望與更多的機構合作成立“博愛安養庇護工廠”,為殘障人士提供更多康復、就業機會。在各項條件成熟時成立一個更專業的研究所,與國外機構合作進行殘障人士的康復研究,讓殘障人士的康復事業能夠健康發展。

  苦苦支撐源于自己經歷不幸

  既然做這些機構如此辛苦,又幾乎無利可圖,為何他們依然苦苦支撐呢?調研小組發現,機構的創立者們都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而這種使命感來自于身邊的人和事:華澳創始人的女兒在11個月大的時候被確診為先天性重度耳聾;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的張純主任曾經歷過兩個最好的朋友的自殺;明心幼兒園的陶菁菁園長在做普通幼兒園教師時接觸了第一個孤獨癥兒童和他的家庭??梢赃@樣認為,存在的社會問題是這些機構創辦者們創業的外因,那么社會使命感就是他們創業的內在動力。

  志愿者幫了大忙

  調研中,幾家機構的負責人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志愿者的作用。由于志愿者不獲得收入,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些機構因資金不足所帶來的窘境。博愛中心與南京大學志愿者定期開展咨詢、社會實踐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金康養老院把社工服務當成重點來抓,成立了社工部,專門負責組織不同的社工參與到養老院的日常工作中去。

  在得到志愿者幫助的同時,這些機構也期望能得到政府主管部門的“平等待遇”。調研中發現,由于有的政府主管部門對民營機構存有偏見,就使得這些服務特殊群體的民營機構在發展中面臨著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在調研中,很多機構負責人都表示,他們希望政府能夠以公平的態度看待他們,讓這些民辦機構享受到與公辦機構一樣的政策待遇和社會資源。

0% (0)
0% (10)

下一篇: 為助自閉兒 老師“送教上門” 上一篇: 蘭州:志愿者心系孤獨癥兒童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特教機構多不易]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