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別處,是孤獨癥群落的生存狀態。而他們的家人,正是在別樣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夾縫中,應該努力搭起橋梁的人。
近日,應溫州小銀河特殊教育培訓學校邀請,我國著名孤獨癥培訓機構——青島“以琳”的創始人
在與溫州的患兒家長交流后,
常見問題要對癥下藥
在講座上,
一是自閉兒多數存在鸚鵡學舌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當時注意力不集中、不理解說話人的意思、為了獲得自身的安全感,或者希望受到他人的關注等等。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是:教會孩子正確選擇,學會說是或不是,要或不要;教會孩子說“我不會”,而成人也應改變提問的方式,以簡潔的語言提問,并將孩子的關注點向正確的方面引導。
自閉兒還常出現哭鬧、自傷、他傷等問題行為。這時,家長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首先應找出引起孩子問題行為的原因,比如他是否不想做某件事情、或者想從某件正進行的事情中解脫出來、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想要某種東西等。解決辦法是利用脫敏法漸序消退,家長不要獎勵問題行為,學校、家里對孩子的要求要一致,教會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另一個問題是拍打、旋轉、搖晃等重復性的行為。這些行為屬于自閉兒的自我刺激,
最后,
康復訓練是唯一希望
兒童自閉癥,又稱為兒童孤獨癥,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刻板重復動作和對環境奇特的反應為特征的精神疾病。
方靜的孩子石頭就曾是一名孤獨癥患兒。石頭2歲時開始出現病癥,4歲時,方靜帶著石頭,開始系統的治療?!鞍l現得早,治療手段得當?!弊詮陌l現石頭有孤獨癥后,方靜便開始不斷學習,并且經常與其他家長交流?,F在石頭18歲,在澳門一所國際學校就讀,品學兼優,已基本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石頭的恢復,給了孤獨癥患兒家庭指引和希望——孤獨癥只要手段得當,可以恢復到正常狀態。
方靜表示,現在科學界還無法明確自閉癥產生的原因,但有一點毫無疑問,一旦你的生活中出現了這樣特殊的孩子,你必然要付出更多的艱辛,不要心存僥幸,不能逃避責任,最重要的是,不能放棄。方靜列舉了一組數據:自閉癥患兒在接受長期系統的訓練后,約10%可以康復,回歸正常社會;25%生活相對自立,只在某些方面可能需要幫助;25%能做到生活基本自理;雖然還有40%不能得到太大的改善,但一定會持續有所進步。而一旦放棄訓練,也就等于放棄了孤獨癥患兒唯一的希望。
培訓對自閉癥患兒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我市約有100多名自閉癥兒童在各個專門的行為訓練中心接受康復訓練。
但現實是,接受長期系統訓練的孩子只是少數,更多的患兒因為各種原因在自己封閉的世界沉溺得越來越深?!斑@些年,我努力普及有關自閉癥的知識,希望讓更多的家長真正了解自閉癥,知道怎么面對、跨越自閉癥,”方靜說,大部分溫州的患兒家長在有關自閉癥的知識方面,還有很多欠缺和不足,應該努力學習,真正地了解自閉癥,真正地接納和懂得自己的孩子,如此,才會讓孩子有機會走出自己的世界,回歸主流。
要愛心,更要知識和技巧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