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新聞資訊 > 媒體關注 > 瀏覽文章

解救自閉癥 莫讓孩子獨處成性

2009/6/10 9:04:35 來源:39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病例導讀:小明6歲了,長得眉目清秀,一副“聰明”模樣,但從小似乎有異于別的孩子。喜歡獨處,或目光凝視,獨自微笑,不跟幼兒園小朋友一起玩。家人很著急,怎樣才能讓孩子合群呢?

  【病例】

  獨來獨往 性格怪異

  小明,男,6歲,長得眉目清秀,一副“聰明”模樣,但從小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樣。8個月時媽媽要抱他,他不會伸手做出期待被抱的姿勢。媽媽抱起他后,他不但沒有高興的表現,反而總是往后仰以回避媽媽的親吻。媽媽對他微笑時,他卻會很不自在地把眼光閃開。1歲時喜歡獨處,或目光凝視,獨自微笑;2歲上托兒所后喜歡走來走去,不服從老師管教,從不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耍;3歲以后,小明不肯主動與人接近,也不要別人來接近他。常常喃喃自語,別人既聽不清也聽不懂他說了些什么。偶爾開口,也是“你、我”不分。特別喜歡玩旋轉的玩具,如陀螺、杯蓋等,且不許別人碰;也特別喜歡看正在旋轉的物品,如吊扇,并反復開關。學齡前兒童韋氏智能測驗IQ為70。

  醫生診斷為“兒童自閉癥”。

病例:解救自閉癥 莫讓孩子獨處成性


  【醫生解析】

  一、什么是兒童自閉癥?

  兒童自閉癥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征的精神疾病。

  其常見的病因及影響因素包括遺傳、腦器質性病變、社會心理因素等。由于兒童孤獨癥起病年齡早、癥狀特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且至今也沒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

  現比較統一的觀點認為關鍵在于早期發現、早期干預,通過行為干預和特殊教育訓練等方法,來提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認知、社會交往及適應社會的能力。臨床上比較有效的具體干預方法有行為干預、結構化教育、感覺統合訓練、語言訓練、針刺療法、音樂游戲治療等。

  二、自閉癥該如何治療?

  一般說來,孤獨癥患兒的預后好壞與發現疾病苗頭早晚、疾病嚴重程度、早期言語發育情況、認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藥、是否訓練等多種因素有關。

  心理學研究發現,孤獨癥的實質的損害是認知障礙,表現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與他人共同分享對某種事物的興趣,當孤獨癥面對一種物品時不是與他人分享興趣,而是要得到它,這種障礙是孤獨癥的早期癥狀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講到的那樣,不會進行扮演性游戲也是孤獨癥的早期表現之一。如果能發現早期癥狀,進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無疑會對預后產生積極而有效的影響。

  獨癥患兒沒有獨立交往的能力,不會根據環境要求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來適應環境,這種障礙隨著年齡增大顯得更為突出。伴有嚴重智力低下者,無任何言語功能、無法克制和難以治療的尖叫、自傷等行為持續存在,直接威脅著生存,給教育和干預帶來障礙,作為家長,是很容易辨認出孩子的這些異常的。

  一部分患兒到青春期以后癥狀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為減少,社會交往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但仍表現為與人交往困難,獨來獨往,回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時,也能干好某些簡單、機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確診為孤獨癥之前已有較好的語言或言語功能者預后較好。盡管疾病本身使他們發展語言的潛能受到限制,但他畢竟是具有這種潛能或基礎,使用藥物效果比較好。

  觀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獨癥預后較低功能水平為好,報道16名6歲以下,IQ大于65的孤獨癥患兒,有半數可完成大學學業,能獨立生活。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獨癥兒童,其業余活動面或活動內容也是有限制的,不會做建設性的決策或提建設性意見。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癲癇、肝腎損害、結節性硬化等預后較差,伴有聽力受損、特殊生活技能問題者預后較差。

0% (0)
0% (10)

Tags:

下一篇: 發現自閉癥的易感基因 上一篇: “自閉”:兒童健康的殺手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解救自閉癥 莫讓孩子獨處成性]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 相關文章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