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能力訓練(1個月)
○視力集中在小兒臥位的上方,掛一些使之感興趣的能動的物體,如彩色的花環、氣球等。每次一件,定時更換,最好是紅色、綠色或能發出響聲的玩具,觸動這些玩具,能引起小兒的興趣,使他的視力集中到這些玩具上,每次幾分鐘,每日數次。研究證明,高對比度的黑白圖形對新生兒最有刺激性。在床欄的右側掛上家長自畫的黑白臉形,大小與人臉相仿,先畫似母親的臉形,讓嬰兒在覺醒時觀看,父母可用鐘表記錄嬰兒集中觀看的時間。新的圖形會引起嬰兒注視7~13秒。當嬰兒看熟了一幅圖后,注視時間縮短到3~4秒就應該換另一幅圖。嬰兒注視新圖時間越長就越聰明,由于注視比逗笑出現較早,所以觀察注視時間是嬰兒第一個智力測驗方法。嬰兒以時間反應來區分新圖和舊圖,表明新生兒具有分辨能力和記憶能力。所以可用墨筆畫女孩男孩的臉形、豎形條紋、斜形條紋、葡萄狀、棋盤 狀、地圖狀等供嬰兒觀看,邊說話邊逗笑以緩解疲勞,使這種視力分辨與視力記憶訓練成為快樂的活動。
○視聽定向距小兒眼睛20~25厘米處,將彩色帶響聲的玩具邊搖邊緩慢移動,使小兒的視線隨玩具移動;或和小兒面對面,待小兒看清你的臉后,邊呼喊寶寶名字,邊移動臉,小兒會隨著你的臉和聲音移動,以此可以促進寶寶視聽識別和記憶的健康發展。新生兒盯人(生物視定向)比盯物(非生物視定向)更有興趣。
認知能力訓練(2個月)
○視力集中繼續按1個月時那樣訓練,當小兒視力集中時,可將人(或物)距離變遠;也可把寶寶抱起,讓他觀察眼前出現的人(或物),待視力集中后,緩慢移動人(或物),讓其追視。寶寶喜歡看彩色的圖畫,開始表示自己的興趣。當看到喜歡的圖畫時會笑,看個不停,揮動雙手想去摸;看到不熟悉的圖畫時,會因為新奇而長久注視,父母要記錄寶寶所表示的偏愛,作為日后進一步培養的參考。
○視聽定向將各種發聲體(橡皮捏響玩具、八音盒、動物琴、嘩鈴棒等),在寶寶的視線內弄響 給他聽, 緩慢、清晰、反復地告訴他名稱,待其注意后,再慢慢移開,讓他追聲尋源。父母要細察嬰兒對胎教錄音和父母唱歌的興趣,看他聽到哪一段時表情安詳、不哭鬧,或者笑、手舞足蹈、表情興奮,讓他經常反復聽,觀察他感興趣的部分,并作記錄。注意視聽訓練的聲響不能太強、太刺耳,要柔和,否則形成噪音,妨礙聽覺統合的健康發展,甚至造成日后的拒聽。
○嗅、味覺訓練胎兒在7個月時就具有聞氣味的能力。出生后對香味、酸味等相當敏感,你可以拿醋瓶蓋 讓寶寶聞一聞,他會表示不喜歡;胎兒在5個月時其舌面的味蕾對酸、甜、苦、辣、咸有了感知覺辨別能力,出生后應當創造條件,如抱寶寶到餐桌旁看大人吃飯,聞聞飯菜 香味,用筷子頭蘸點菜汁,讓寶寶嘗嘗各種菜汁的味道。這些看來很簡單的事情,是日后孩子心理行為的健康發展和人格的健全是不可缺少的“感知覺”教育內容。
認知能力訓練(3個月)
○視線轉移在原視聽訓練的基礎上,繼續在小兒覺醒時多看周圍的人和物,并用兩個人(或物)訓練,讓小兒的視線從一個人(或物)轉移到另一個人(或物)上,或者在他注視一個物體或人臉時,讓其迅速移開,辦法是用聲音或動作吸引寶寶視線轉移。例如,母親在床右側同寶寶講話,父親突然出現在床左側并且鼓掌,寶寶會馬上將視線轉移去看父親。也可用滾動的球從桌子一側滾到另一側抱著孩子觀看,這時寶寶可以追視達180°。寶寶最喜歡觀看快跑的汽車、會飛的鳥兒、會跑的貓。經常讓寶寶到戶外觀 察活動的物體,能擴大其認知能力。
○親近母親母親走來時,寶寶顯出快樂和急于親近的表情,有時還會呼叫,手舞足蹈。只有 經常和寶寶 逗樂的父親才能引起寶寶這種親切的激情。親近母親是寶寶到3個月時出現的情感,到6~7個月時就越來越明顯,以致拒絕生人到“怯生”的程度。
○該動哪一個肢體用松緊帶在床欄上吊響鈴,另一頭拴在寶寶的任意一個手腕上。父母先動松緊帶使響鈴發出聲音,開始寶寶會全身使勁搖動松緊帶使鈴作響,以后他學會只動一個手腕就將鈴搖響。過1~2天,松緊帶可拴在寶寶任意一只腳踝上,寶寶經過多次嘗試也能讓一個腳踝動就能使鈴發出聲響,可見寶寶已能總結經驗解決問題。但要注意,當父母離開寶寶床鋪時,一定要解開拴住的松緊帶,以免寶寶在活動時將繩子纏住肢體而防礙血液循環。
○觸摸繼續訓練觸摸,除以前的方法外,可抱小兒至坐位,面前放上玩具(寶寶手一伸即可觸到),讓小孩可以自己伸手觸、碰玩具。玩具有木線軸、小硬紙盒、塑料環、毛紅球等,采用不同質地的玩具來擴大寶寶手觸摸的感覺。
認知能力訓練(4個月)
○尋找目標母親抱寶寶站在臺燈前,用手擰開燈說:“燈。”初時寶寶盯住媽媽的臉,不去注意臺燈。多次開關之后,寶寶發現一亮一滅,目光向臺燈轉移,同時又聽到“燈”的聲音,漸漸形成了條件反射。以后再聽到大人說“燈”時,寶寶眼睛看著燈,就找到了目標。認識了第一種物品,以后寶寶可以逐漸認識家中的花、門、窗、貓、汽車等物,以后漸漸學會用手去指,認識自己的玩具, 聽到聲 音會用手去拿。
○頭轉向聲源母親抱寶寶去玩,父親推門進來,寶寶會轉頭向門方向觀看。父親站在寶寶一側,搖動帶響的玩具,寶寶會轉頭找到聲源。
○感知繼續讓小兒多看、多聽、多摸、多嗅、多嘗。如玩具物品應當輕軟、有聲、有色,讓他能摸 的都摸一摸,能搖動的都搖一搖;能發聲的都聽一聽,如鐘表聲、動物叫聲、風聲、流水聲等;結合生活起居自然地讓他聽音樂;讓他聞聞醋,嘗嘗酸,鍛煉他完整的感知事物的能力。
○喜歡照鏡同鏡中人笑、說話,用手撫摩,并伸頭到鏡子背后尋找鏡中人。
認知能力訓練(5個月)
○尋找失落玩具將帶響的玩具從孩子眼前落地,發出聲音,看看他是否用眼睛追隨,伸頭轉身尋 找。如果能 隨聲追尋,可繼續用不發聲的絨毛玩具落地,看看能否追尋,如果追尋就將玩具撿來給他, 以示鼓勵。
○認識物名,從看到指自從上個月學會認燈、花、雞、貓等物名后,鼓勵寶寶在聽到物名后不但用眼睛 看,而且要 用手去指。指認物名是第5個月的訓練重點。開始時扶著寶寶的手去指,去觸摸,以促進手 -眼-腦的協調發展。語言能力的發育過程是先聽懂后才會說的。指認物名是練習 聽聲音與物 品的聯系,記住學過的東西。要經過逐件物品反復溫習才能記牢。
○找鈴鐺大人輕輕搖著小鈴鐺,先引起寶寶的注意,然后走到孩子視線以外的地方,在身 體一側搖響 鈴鐺,同時問他“鈴在哪兒呢”,逗他去尋找。當孩子頭轉向響聲,大人再把鈴搖響,給他 聽和看,讓他高興。然后當著他把鈴鐺塞入被窩內,露出部分鈴鐺,再問“鈴在 哪兒呢”,大人用眼示意,如果寶寶找到,就抱起寶寶親親,以示表揚。
認知能力訓練(6個月)
○認生對陌生人開始躲避,將臉撲向母親懷中,害怕或者哭鬧。怕醫生、護士和保育人員 ,也怕新來的保姆。但是能記得不在一起的熟人,如爺爺、奶奶及有來往的親朋。所以母親如在6個月后要上班就應及早安排,早請保姆來或早些接觸親屬,慢慢與寶寶接觸,待熟悉之后才能在母親上班后照料嬰兒。嬰兒也害怕去陌生的地方,接觸陌生事物要由父母陪同,逐漸熟悉 新的環境和新的事物。有些嬰兒害怕大的形象玩具,母親陪他一起玩,熟悉之后才漸漸消除恐懼。
○以哭表示反抗4個月之前嬰兒從不能覺察消失了什么,5個月后,能聽到或追隨失落之物轉頭尋找,6個月才能真正覺察別人拿走自己正在玩的東西,而且反抗強烈,這是認知上的飛躍。
認知能力訓練(7個月)
○認識第一個身體部位大人與嬰兒對坐,先指住自己的鼻子說“鼻子”,然后把住嬰兒的小手指他的鼻子說“鼻子 ”。每天重復1~2次,然后抱 寶寶對著鏡子,把住他的小手指他的鼻子,又指自己的鼻子,重復說“鼻子”。經過7~10天的訓練,當大人再說“鼻子”時,寶寶會用小手指自己的鼻子,這時大人應親親他表示 贊許。
○尋找小物將藥丸子的蠟殼,或漂亮顏色的糖豆,投入透明的瓶內,蓋上,寶寶會拿著瓶子 搖,看著蠟殼或糖豆;如果將此瓶放入大紙盒內,寶寶會將瓶取出,繼續觀看蠟殼或糖豆,尋找蠟殼或豆是否仍在瓶內。在尋找小物的游戲中,物質永久性的概念就 在無意識探索之中建立進來。
認知能力訓練(8個月)
○繼續認身體部位讓小孩看著娃娃或他人,家長可用游戲的方法教認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如讓 小孩用手指著娃娃的眼睛,大人說:“這是眼睛,寶寶的眼睛呢?”幫他指自己的眼睛,逐漸小兒會獨立指眼睛。
○感知 繼續給小兒撫摸、親吻,如配合兒歌或音樂的拍子,握著小兒的手,教他拍手,按音樂節奏模仿小鳥飛,蹦砕身體;還可以讓他聞聞香皂、牙膏,嘗嘗糖和鹽,培養嗅覺感知能力。
○尋找蓋著的玩具用手絹蓋住寶寶正在玩的積木,看他能否揭開手絹將積木取出。也可用塑料杯、盒子或一張 紙趁他玩得高興時將玩具蓋住,看他能否將玩具找出。如果不會或者要哭,就將玩具露一點出來,讓他自己取出。
認知能力訓練(9個月)
○識圖認物給小兒看各種物品及識圖片卡、識字卡,卡片最好是單一的圖,圖像要清晰,色 彩要鮮艷,主要教小兒指認動物、人物、物品等。第一次可用一個水果名配上同樣一張水果圖,使孩子理解圖是代表物。認識幾張圖之后,可用一張圖配上一個識字卡,使孩子進一步理解字可以代表圖和物。由于漢字是一幅幅圖像,所以多數孩子能先認漢字,后認數字。初教時每次只認一圖或一物,繼續復習3~4天,待孩子在會說圖名時能從幾張圖中找出相應的圖,記住了再開始教第二幅。學習的速度因人而異,不要和別的同 齡孩子攀比。認漢字先從孩子最喜歡的圖入手,不必考慮筆畫多少。認字與寫字不同,認字是圖形印象,只要孩子高興,筆畫再多也能認。
○接近生人母親抱起寶寶,讓他接近生人。過一會兒,生人可給寶寶一個小玩具,同他玩一會兒讓寶寶漸漸放松,同他笑笑,當寶寶報以微笑時才向他伸手。生人接抱時母親仍在近旁,使寶寶有安全感。寶寶可以隨時再向母親伸手,這才放心接近生人。那怕一次生人只接抱1秒鐘,有過幾次這種體驗,孩子就敢于接近生人和接近新事物了。
認知能力訓練(10個月)
○用食指表示1歲當大人問寶寶“你幾歲了”時,母親教他豎起食指表示自己1歲。幾次之后,寶寶會豎起食指表示1,如“你要幾塊餅干”,他會豎起食指,表示要1塊。母親只給他一塊,讓他鞏固對 “1”的認識。
○模仿動作和小兒一起玩,訓練小兒有意識模仿一些動作,如自己拿著碗喝水,拿勺在水中 攪一攪等,每次可教一個動作,反復教至學會。
○識圖、識物、識字繼續認識圖片卡及各種物品。待寶寶認識4~5張圖片后,讓他從一大堆圖片中找出他熟悉的那幾張。一旦找出來,你就要大加贊賞和鼓勵。在圖卡中加入1~2張字卡,寶寶也能找出。指認身體部位3~5處,通過鏡子做游戲,與大人面對面地學習,寶寶可以認識臉上器官、手、腳、肚子等部位。
認知能力訓練(11個月)
○大和小將寶寶喜歡的大的和小的餅干各一塊放在桌上,告訴孩子,“這是大的”,“這是小 檔”。用口令讓他拿的大的和小的,拿對了就讓他吃,拿錯了就不讓他吃,孩子很快就能學會分辨大和小,再用 玩具和日常用品讓孩子復習,以鞏固大和小的概念。玩大小積木是更好的游戲,如玩“大的 在下,小的在上”“小的在前,大的在后”等。
○會指圖中特點部分將寶寶帶至動物園或用動物畫書,說出各種動物的特點,如小白兔的長耳朵,大象的長鼻子,娃娃的大眼睛等。父母除了告知圖中的物名外,還要讓孩子注意事物的特點。復習幾次后,可以問“兔子有什么?”孩子會指耳朵作答。內容每次不宜過多,從一個開始練習,時間1~2分鐘,不宜太長,必須是寶寶感興趣的東西,不能強迫指認。
認知能力訓練(12個月)
○學認紅顏色
先認紅色,如皮球,告訴他這是紅的,下次再問“紅色”,他毫不猶豫地指住皮球。再告訴他西紅柿也是紅的,孩子會睜大眼睛表示懷疑,這時可再取2~3個紅色玩具放在一起,肯定地說“紅色”。顏色是較抽象的概念,要給時間讓孩子慢慢理解,學會第一種顏 色常需3~4個月。顏色要慢慢認,千萬別著急,千萬勿同時介紹兩種顏色,否則更易混淆。
認知能力訓練(13個月)
大人示范將圓形、方形、三角形板放入相應的洞穴內,孩子開始模仿。先讓孩子拿一個圓形板,寶寶開始可能放不準,往這里放一下,往哪里放一下,最后總算放進去了,高興極啦,你鼓勵他,他也十分高興地連拍手帶笑,興趣促使他繼續放方形、三角形,最后總會放進去。如果買不到形板,可用硬紙盒(如點心盒)自己制做。
○認紅色大人有計劃地和寶寶開展認色游戲,先認紅色(或黃色)??梢园讶粘=佑|的常用的物 品分類,創造認顏色的環境,比如,紅帽子、紅毛衣、紅襪子、紅汽車、紅氣球、紅旗等, 把這些相同色物品放在一起,問寶寶“哪個是紅的”,待寶寶認識后,可以讓寶 寶從不同色 物品中挑出紅的,重復多次后,才能記住,不要急于變換不同的色。
○分清大小和多少先選兩個大小差異明顯的西紅柿或其他實物放在一起,告訴寶寶哪個大,哪個小 ,并要讓他摸一摸,比一比,然后,讓他把大的拿給媽媽,看他會不會。你還可以念個兒歌,以增強記憶,發展思維能力,如:排排坐,分蘋果,大的給奶奶, 小的留給我。把實物(如水果)分成多少差異較大的兩堆,讓寶寶認哪堆多,哪堆少,同時用手指數一數多多少。
○指認圖經常給寶寶看幼兒圖書,如《嬰兒畫冊》、《幼兒畫報》、《兒童童話》、《小木偶奇遇記 》、《三毛流浪記》、《格林童話》等,并讀給寶寶聽,使他能正確認識和聽懂各種名稱,大人提問時能用手指出。
認知能力訓練(14個月)
○指認紅色將不同顏色的塑料玩具擺在桌上,讓孩子從中找出哪一個是紅色的 。如果不會,家長可以示范,多次練習,讓孩子學會挑出紅色的。如果連續幾次都確實能挑出紅色,就可以再教第二種。有些孩子特別喜歡認黑色,因為對比度大,顏色明 確。另一些孩子則喜歡先學黃色。選擇第二種顏色可因人而異。
○認識自己的東西孩子的用品要放在固定位置,讓孩子找自己的毛巾、水杯、帽子等,也可進一步讓 孩子指認媽 媽的一二種物品。
○認識物品與小兒一起看圖片,讓他熟練說出各種物體的名稱的同時,告訴他每種物品的簡 單用途及關 系等,并經常帶小兒出去玩,讓他認識外界的更多的東西。
○認識圓形在孩子學放形板同時,讓孩子找出哪一個是圓的。孩子最先會認圓形,但很快就 能確認方形 和三角形。
○誰畫得更長拿棍子在土地上畫線,比一比誰畫得長。孩子畫得不直,同大人比就會使他畫得 漸漸變直和變長。
認知能力訓練(15個月)
○模仿游戲繼續和小兒玩各種模仿游戲。如擦桌子時給他一塊小布模仿。能和大人邊干邊玩 ,家長邊干邊講。并提供條件讓孩子做生活模仿游戲,如給布娃娃喂飯,替娃娃蓋被子等,從而培養小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說出動物名稱搜集動物圖片若干張,一張一張地教給孩子認識,注意把動物外形的主要特征教給孩子認識。開始訓練先教給他認識一種,然后再教他認識第二種,第三種,看看他對哪一種最感興趣,邊認邊模仿它的動作和叫聲,使學習非常有趣。
○看書,翻書多給小兒看圖畫書,用小兒能理解的語言,講一些簡單的事物關系。孩子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記住故事情節。同孩子一起看書時邊看邊問,你會發現孩子有心領神會的能力,能用聲音和表情回答??磿鴷r讓小孩自己翻書。
認知能力訓練(16個月)
○模仿操作每日有一定的時間與小兒一起動手玩玩具,如搭積木,插板等,給小兒做些示范 ,讓小兒模仿。還可以不同大小、形狀的瓶子配瓶蓋,將每套玩具放回相應的盒子內。
○翻書找畫購買一套適合嬰幼兒的讀物。每次翻開嬰幼兒讀物中的一頁,把書中的主要事和物講給孩子聽,然后把書合起來,再讓孩子找到那一頁。開始要幫助他回憶要找的東西,并教他從前往后逐頁查書的習慣,再訓練他獨立查找。
○畫畫繼續讓小兒學畫,教小兒正確的握筆姿勢,并讓小兒模仿畫出清楚的筆道。
○配對將兩個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再將完全相同的小圖卡在一起,讓孩子學習配對。 在熟練的基礎上,將兩個相同的漢字卡混入圖卡中,讓孩子學習認字和配對;也可寫阿拉伯數字1和0,然后混放在圖卡中,讓孩子通過配對認識1和0;配對的卡 片中可畫上圓形、方形和三角形,讓孩 子作圖形配對,以復習已學過的圖形;用相同顏色配對以復習顏色。
認知能力訓練(17個月)
○插入與拔出多和小同伴兒玩插拔游戲,如在盛有沙子的盒子里,讓孩子將4支紅、黃彩筆一 支一支依次 序插入沙中,筆與筆之間有一定距離(間隔2~3厘米),先練習橫排插入,然后拔出。
○教認顏色繼續教小兒認識顏色,搜集紅、黃2種顏色的多種物品,如用紅色的絲帶捆紅色 的書、紅上 衣、紅鞋;再拿出紅扣子、紅盒子、紅粉筆等物品,一一讓孩子識記,使孩子能從各種物品 中認識紅色和黃色的共同特性,并溫習黑色。
○感知學習握住小孩的手觸摸熱粥碗,然后問他:“燙嗎?”多次練習后能形成條件反射, 再遇到熱粥、熱水時他知道燙而縮手,還能說出“燙”這個詞。再讓孩子嘗冰棍說“真涼”,用對比強化感覺。猜用布蓋著的東西,如碗、勺子及玩具,讓孩子 通過手的觸覺去認出東西。
○排位置用大紙畫一個臉,再用小的片塊畫上臉部器官(眉,眼,鼻,口,耳),讓孩子擺在正確的位 置上。然后再幫助孩子將畫好的身軀、四肢、手足、衣服等擺正。
認知能力訓練(18個月)
○認識1和2孩子開始學習用兩個手指表示2,豎起拇指和食指表示要兩塊餅干及兩塊糠果。會擺兩塊積 木表示2??沙脛葑尯⒆诱J數1和2??谀钍贮c數1~5。
○認識圖形和小兒一起看圖片,邊指畫面邊說:“這是一個方盒子,那是一個圓皮球。”反復教認后, 找實物辨認,如圓氣球、方面包。
○認識顏色小兒能準確地認識紅色后,逐漸把黑、白、黃、綠等比較鮮明分辨的顏色反復練習。重點要 分清近似的顏色,如區分黃色和白色。
○繪畫邊教畫邊復習圖形,把著孩子的手教他畫直線、豎線。
○認識自然現象繼續注意培養小兒的觀察力和記憶力,并啟發小兒提出問題及回答問題。如觀察早上天很亮 ,有太陽 出來。晚上天很黑,有星星和月亮。有時沒有太陽,是陰天,或者下雨和下雪,有時刮大風。在下大雨時會出現閃電和雷聲。通過家長講述,使孩子認識大自然的各種現象。
認知能力訓練(19個月)
○認識性別結合家庭成員教孩子認識性別,如“媽媽是女的,你也是女的”,逐漸讓小孩能回答“ 我是女孩”。 也可以用故事書中圖上的人物問“誰是哥哥?”“誰是姐姐?”以認識性別。
○學數數幼兒對物品大小數量的認識是在對實物的比較中形成的,搜集大小質地不同的各類小物品, 如積木塊、貝殼、鈕扣、小瓶蓋等,盡量讓孩子用眼看,動手摸,張口講,通過多種感觀參與活動,比較認識物品的大小和數量。還可配合教點數,如口讀數1,手指撥動一個物品,讀2,用手指再撥動一個小物品,讀3,再撥動一個物品, 教點數1~3。學拿實物“給我1個蘋果”,“給我兩個蘋果”等。
○長短與多少用兩支長度不同的鉛筆讓孩子分辨哪支長,哪支短。再辨別筷子、繩子、辮子、 裙子的長短 。結合生活實際,如分蘋果,讓孩子懂得多少,和大人比個兒知道高矮,翻書知道厚薄等。
○前后和上下讓孩子將兩手放身體前面和后面,或把物品放在身前和身后,使孩子明白前后。 然后讓孩子 將物品分別放在桌子上面或下面,練習分辨上和下。
○學習物品屬性對物品屬性的認識,是通過生活實踐獲得的。孩子最喜歡認水果、點心、糖 的名稱,也 漸漸學會飯菜的名稱,知道這些都能吃。孩子認識自己的玩具名稱,知道玩具不能吃。最后才學會生活用具和衣服的名稱,將用的和穿的分開。
認知能力訓練(20個月)
○認識數字1、2、3和若干個漢字孩子易于以形象區分事物,如“線條1”,“鴨子2”,“耳朵3”。漢字近似圖形,較容易分辨。
○知道該怎么辦口渴時要喝水,肚子餓了要吃飯,困了要睡覺,冷了要穿衣,熱了要脫衣,病了 要上醫院, 家中沒有餅干要出去買等。
○容量多少用一大一小的塑料瓶,讓孩子用水將小瓶裝滿,再倒入大瓶里,再從大瓶倒入小 瓶,以建立 容量大小的概念。
○辨圖形和顏色識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在認識紅、黃、黑的基礎上, 學認綠、白 、藍等顏色,要反復練習。
○去動物園不但讓孩子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動物,懂得魚在水中游,鳥在空中飛,狗在地上跑 等,也要去 動物園識別動物的名稱和特點,以增長見識。
認知能力訓練(21個月)
○寫數字和簡單漢字教小孩學習寫數字。先學寫近似的數字,如會寫1,再學寫4,然后再學寫2和3。也可以寫簡易漢字,如一、二、工、土、人、大等。
○認職業讓小孩懂得人的不同職業。如醫生、護士、售票員、司機、老師、郵遞員、炊事 員、演員等。知道他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
○認時間“吃過早飯可以到院里玩耍”,“等爸爸下班回家”,“吃過晚飯該睡覺”,“ 等睡醒后再 ……”
○學習數數繼續教小孩口頭背數,順序背1~10,反復練習熟記后,再背11~20。
○食指點數幼兒數數口手不一,所以,應教孩子用食指點著數子或實物點數,先訓練從1到3點數,示范 按數取1~2件物品 ,如“給我一塊糖”,“拿2塊積木給爸爸”,更重要的是教小兒分類、比較等數概念。
○辨認方向繼續培養小孩的分辨力,如把玩具放在桌子上椅子下,抽屜里,盒子外等。大人 和孩子一同 站在大鏡子前玩分左右的游戲。按口令摸自己的“右眼睛”、“左耳朵”、“左肩膀”、“ 右膝蓋”、“右胳臂肘”、“左眉毛”、“右耳垂”等。使孩子進一步認識身體 部位和分清左右。
○取放物品訓練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和物品。孩子的玩具、衣服、鞋襪等,要放在固定的地 方(玩具要 放在孩子容易取放的地方),并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放置的位置。孩子要玩具時,開始要與 孩子一起去拿,玩完后,教他放回原處,逐漸讓他自己取放。
認知能力訓練(22個月)
○認識職業繼續教小孩識別工人、農民、解放軍、學生、警察等不同職業,并理解他們是干 什么工作的。復習家庭照片,看看親友們是干什么職業,在什么地方工作,有什么特殊的業績。
○包剪錘游戲先讓孩子理解布包錘,錘砸剪,剪破布的關系,同孩子邊玩邊討論誰輸誰贏。然 后讓孩子自 己判斷,讓他學會鑒別包、剪、錘游戲中的輸與贏。
○點數繼續結合實物練習數數,小孩能手口一致地點數1~3后,繼續訓練按數拿取,如 “給我1塊 ”,“給我2塊”或“給我3塊”等,反復練習,如確實無誤再練點數拿取四塊糖、五塊積木等。
○按外觀分類把小孩“百寶箱”內的玩具倒出來,讓寶寶按照玩具的顏色、大小或形狀逐步 學習分類。首先以顏色分類,先將紅色的挑出,再將黑色的挑出,漸漸就可以分出混合的各種顏色。進而學挑大小,從紅色中挑大的,再從別的顏色中挑大的,各種顏色再 分大小兩堆。然后在每堆中挑出圓形、方形、三角形,使孩子學會按外觀分類。
○認住址認自己家的樓號、樓層、門牌號、街道胡同名稱等鞏固孩子記數據的本領,讓 孩子記住家的樓號、單元門號、樓層和門牌號,如三號樓二單元405,即3-2-405。進一步學習居住的街道名稱、胡同或里弄的名稱,使孩子能記住自己家庭住 址。如果家中有電話,也可讓孩子記住電話號,學習在電話亭同媽媽打電話。這是一種十分必要而有效的安全教育,可以在3歲前后學會。
○介紹自己和家庭能說清自己的姓名、年齡和性別,或者說出簡單的住址。小孩能自己說清楚父母 姓名、工作單位、做什么工作;看自己的相冊,講述自己小時候的事情,看家庭相冊,能介紹親屬關系及他們的職業。如果他們不在同一地方居住,用地圖指出 他們所在的地名和位置。這些本領要分開逐樣練習,學會一樣,表揚一次,使孩子很有自信地記住自己和家庭的事,成為家庭的一員。
○常識懂得冬天冷,穿大衣,該吃涮羊肉和火鍋。夏天應穿單衣,該吃冰棍和西瓜,能準確辨認4~6種顏色及3~4種幾何圖形。
○數數當小孩能背數1~10之后,要養成記物數數的好習慣,以鞏固數的概念。并開始訓練序數, 如數1時,放1塊積木,數2時,放2塊積木,提問“1和2相比哪個多”,啟發小孩說出2個比1個多,2比1大,照此訓練到5,還應教他復述5位數(如27058、45296)。
○分類能按吃、穿、用、玩等用途將日常物品分類。挑出哪種不能吃,如在“香蕉、桃子、桌 子、梨”, 孩子會敏捷地指出“桌子不能吃”。又問“毛衣、長褲、鞋、娃娃哪種不能穿?”孩子會指出“娃娃不能穿”。家長可以提出上述類似的問題,讓孩子將物品的用途分清楚,以提高分辨能力。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