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孤獨癥資源網報道】或許,每個女孩的成長中都有過一個小瑪麗。八九歲的年紀,敏感而孤獨,對世界充滿幻想。而這個有著泥漿色眼睛的小女孩,喜歡動畫片和甜煉乳,幻想著長大后可以去蘇格蘭買下一個城堡,嫁給一個叫做灰伯爵的男子??墒?,現實中的瑪麗只有一個酗酒的母親和喜歡收集鳥類尸體的父親,一只叫做伊斯的寵物小雞,她唯一的朋友便是自己制作的諾布萊一家的玩偶。而一次意外中從通訊錄上撕下來的一個名字和一個地址,卻讓她收獲了一個一生的朋友。她給這個素未謀面的馬克思寫去了第一封信,想問問他:“美國的孩子是從哪里來的?”
黏土動畫《瑪麗和馬克思》的故事就是這樣開始并持續下去的。一封封來往的信件,成了兩個患有孤獨癥的孩子和成人之間彼此的慰藉?;蛟S,這部動畫片是在講這個時代的通病。在龐大的城市背后,有著無數寂寞的不被關注的靈魂,他們有著這樣那樣在旁人看來是奇怪的癖好,內心卻渴望溫暖和陪伴,渴望理解和傾聽,期待著生活中的某些奇跡發生。8歲的瑪麗因為額頭的胎記陷入自卑的情緒,被同學捉弄卻沒有人安慰?,旣惸莻€患有廣場恐懼癥的鄰居,甚至不敢走出房門去取信件。而生活在美國的44歲的馬克思,參加暴食者匿名討論會,只擁有幻想出來的朋友,從來都是幽居在自己的小小房間里,因為剛剛失去一條名叫亨利八世的金魚而失眠。而一個8歲女孩的來信和隨信寄來的櫻桃巧克力棒,奇異地安慰了這顆孤獨的靈魂。從此,深夜瑪麗被窩里微弱的電筒光和一臺擺放在陽臺上的舊打字機,成了這兩個“筆友”生活中的必然。他們分享共同喜愛的諾布萊公仔和吃巧克力,分享彼此對成長、對愛情,當然,也有對生活中種種“災難”的看法,用小小的溫暖和信賴驅散孤獨。
當然,每一段友情都要經歷考驗。當瑪麗以馬克思為例寫了一部關于精神疾病的書籍,這段友誼破裂了?!拔夷贻p時想變成任何一個人,除了我自己,醫生說如果我在一個孤島上,那么我就要適應一個人生活,他說我必須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點和我的全部。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缺點,然而我們能選擇我們的朋友,我很高興選擇了你。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條很長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潔,而有的像我一樣,有裂縫、香蕉皮和煙頭,你的人行道像我一樣,但是沒有我的這么多裂縫。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會相交在一起,到時候我們可以分享一罐煉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唯一的朋友?!瘪R克思在寫給瑪麗最后一封信中是這樣說的。他最終原諒了瑪麗,并把自己搜集的所有諾布萊玩偶送給她。
“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瘪R克思說。這是他原諒瑪麗的原因?;蛟S,友情的寬容就在于能支持彼此的不完美。即使,生活中的人們會感慨這樣的友情越來越少,這樣無條件的信賴與溫暖越來越少,少到我們只能通過一部動畫片,用“筆友”這樣一種近乎被人們遺忘的方式來實現與緬懷,但最終,它還是實現了。
最后,瑪麗鼓足勇氣去紐約尋找馬克思??墒?,當她進入馬克思的房間時,才發現這個陪伴了她20年的筆友,已經在這個本該重逢的早晨離去。馬克思靜靜地躺在沙發上,屋頂上貼滿了瑪麗20年來寄給他的所有信件,它們靜靜地附在房頂上,陪伴馬克思度過一個又一個失眠的夜晚,而窗前那架古老的打字機,在陽光下下反射出微微的光。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