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 Qingwen Loo,1984年出生,新加坡人,自由紀實攝影師,作家。熱愛用相機去探索世界。
和媽媽、外婆站在一起的是夢涵(音譯),6歲,來自內蒙古。她花費了3800元參加這里的課程,這些課程主要是通過環境的控制來矯正她的行為習慣。通常,需要在申請名單上等待一年之久,才能排上名,正式確定可以上課。即便如此,超過270個家庭不遠萬里來到北京,希望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明天。
在北京郊區的一個小村莊里,有一家治療自閉癥(孤獨癥)的機構。在這里,花費11個禮拜的時間,可以讓3到12歲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學會如何對待自閉癥,并更好的生活。普通學校不會接收這些擁有自閉癥的孩子,因為他們很難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社會福利機構只對殘障人士的生活進行保障,所以很多擁有自閉癥兒童的家庭常常肩負著巨大的負擔。而自閉癥治療機構給這些重壓之下的家庭帶來了希望。(攝影師:Jean Qingwen Loo 編譯:李成)
布滿標識的課堂有助于刺激孩子的學習能力。貼在墻上的黃色數字卡片是為了訓練孩子們的記憶力,讓他們將自己的衣物和書包對號入座。
課堂上正在進行“展示和講述”的課程,這種課程模式主張實踐。例如,家長學著記下孩子生氣的頻率并記述他們的情緒波動。而孩子們,要學習如何系鞋帶和如何排隊吃點心。范老師說,這些都是為了訓練耐心?!白鳛榧议L,你需要足夠的耐心去解釋何為對,何為錯,”范老師說,“一定要專心致志,因為這是你今后長期的責任?!?/p>
周永睿,六歲,在課堂上獨自玩耍,坐在旁邊的是他的母親,一位來自河北的家庭主婦,正認真的做著記錄。永瑞常常會莫名其妙的痛哭上一段時間。自從上課之后,他的母親學會了如何探明孩子的失控情緒,“路還很長,但起碼有了個好的開頭,”她說,“至少他學會了禮貌和如何與人相處?!?/p>
這里的班級都是八人的小班,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姓名卡掛在墻上,口袋里裝著他們的狀況,喜好。不僅幫助他們熟悉自己的學習環境,而且會提醒這里的志愿者跟他們玩時應該注意什么。
自閉癥的孩子會沉浸在他的世界中而無視周圍環境。當一些孩子被特別的玩具所吸引時,另一些孩子則坐在角落,沉浸在畫板上的數字中。
根據美國非營利性自閉癥研究機構的調查研究顯示,自閉癥是一種嚴重的發育障礙,在出生或一兩歲的時候便開始顯現?;加凶蚤]癥的兒童在行為、交流和學習能力上有問題。至今在醫學界都沒有治愈的方法,但是治療范圍已經從藥物治療擴展到成熟的行為矯正方式。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有大約180萬名自閉癥患者。其中包括超過10萬名的兒童患者,這是據2006年第二次中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統計數據顯示的。北京自閉癥兒童康復中心公布,僅在北京,就有8萬名兒童患有自閉癥。
趙宇翔(音譯),六歲,不說話。他通過大叫,大笑和痛哭表達自己的情緒。他的母親希望來這里能讓自己學會和孩子交流。
每天早上,他們通過游戲對團隊產生興趣,并學會遵守規則。從接力比賽到跑圈,每一項活動都是訓練孩子們的耐心和他們完成任務所需的注意力。當任務完成時,站在孩子后面的媽媽們會對孩子作出贊揚或批評。這種療法被稱為擁抱療法,參與的孩子們會在激勵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中國社會里,名聲和面子影響著對殘障兒童的關愛。像其他疾病一樣,自閉癥常常被認為是一個晦氣的話題,最好避免談及,好像這個會讓家庭蒙羞。比如,六歲的劉松軍(音譯),有一個外號叫“劉笨蛋”?!按蠹叶伎床黄鹞覀?,”他的媽媽說?!暗倸w是我的孩子,我不能放棄他?!?/p>
作為中國第一所專業治療自閉癥兒童的學校,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在治療自閉癥兒童的道路上探索前進。1993年白手起家創辦學校的田惠平說:“只要我們在教育的路上擺正方向,我們能讓這些孩子被世界所接受?!薄揪幾g:李成】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