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們上街向行人募捐,并向他們發放印著“愛心捐贈”標志的貼紙
百名醫學、康復專家大型慈善義診活動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
1月8日上午,徐匯南濱江公園暖流涌動,遠遠可見一個巨大的紅色綢帶心形雕塑將“藍天下的至愛”幾個大字高高托起,白色的“和平鴿”在綢帶周圍躍躍欲飛。這里是2011愛心全天大放送開啟的地方,這是申城一年一度的慈善日。
1月8日,上百名醫生為老人們義診。成千上萬名大學生走上街頭,重新穿上世博“白菜服”和“藍莓裝”,退休的阿姨叔叔們也走上街頭,穿上那身橙色的平安志愿者馬甲,拎著募捐袋向路人微微一笑,未及開口,便有人上前關心:“需要募捐嗎?要幫助誰?”這些關心換來了印著“愛心捐贈”標志的貼紙,看著暖洋洋的。還有一個個愛心故事在慈善晚會上演繹,在人們心中播下一顆顆感恩的種子。
啟動儀式:還有很多人需要關心
黃浦江畔陽光明媚,黃浦江上汽笛悠長。昨天上午10時許,數百名世博志愿者組成一個“心”形方陣,和著《藍天下的至愛》熟悉的旋律,他們時而舞動藍綢,時而翻飛紅綢,時而高舉雙手左右擊掌,時而手捧向日葵顯現出欣欣向榮的金黃,動態演繹著一個個愛心圖案,臺上臺下一片歡騰。
望著黃浦江對面的世博園區,來自上海師范大學的“小白菜”丁文超難掩激動:“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樣,去年夏天我在世博園區服務了近一個月,專門負責為排隊的游客送水、送冰塊。”小丁告訴記者,為了參加此次慈善大放送啟動儀式,他們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向學校報了名,而僅他所在的班級就有20多人報名。
昨天,小丁等三四百名上師大志愿者,早上7時許就從學校出發趕往現場。他們不僅覺得再次親近世博園“機會難得”,更覺得參加慈善活動“很有意義”。小丁一邊擺弄著手中的演出道具,一邊告訴記者,很多“白菜”、“藍莓”已將志愿服務當成一種習慣,“藍天下的至愛”是上海慈善事業一張響亮的名片,他們當然不甘缺席。
活動中,40位志愿者代表走上舞臺,接過一面面印有“藍天下的至愛”字樣的志愿服務隊旗,經手手相傳奔赴街頭,開始一天的慈善行。柏萬青等四位愛心志愿者大使推動推桿,金色的沙粒在數秒鐘內就裝滿一個透明的心形裝置——愛心啟動裝置。這一刻,申城市民的愛心猶如顆顆沙粒,開始積聚成塔。
來自徐匯區龍華街道的胡鳳英、唐霞紅、張安清、朱慧娣四位阿姨,身著橙色的平安志愿者服裝結伴而行,回味著剛剛結束的啟動表演,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今天的啟動儀式令人感動,社會上有很多的人需要大家來關心,只要有愛就溫暖無限。”四位阿姨說,慈善需要延伸,精神需要傳遞,“就像世博會結束了,我們的志愿者服務工作還在。”
“萬人募捐”:太多暖流向我們涌來
對上海大學的卞宇而言,昨天是他投身校園愛心社團“慈善藍紐帶”后參加的一次普通社團活動——在大寧國際商業廣場向路人募捐,他只是希望“為困難家庭盡微薄之力”。若將視野放寬,我們會發現在卞宇附近,有不少同樣身穿“白菜服”的志愿者,正拿著募捐袋對路人微笑點頭:“請為特困家庭獻出一份愛心。”昨天的上海街頭,共有近2萬名“小白菜”、“小藍莓”和世博平安志愿者在行動,他們和更多的熱心人用一份份愛心溫暖著這座城市。
“一看到他們就想起了世博會,他們肯定在為需要幫助的人們募捐。”偶爾路過的朱阿姨說,她甚至并不清楚所募集善款的用途,便毫不猶豫地掏出一百元,往志愿者手中的募捐袋塞。志愿者會為每一位捐款者送上“愛心貼”,一位阿姨接過后認真地把它貼在錢包上,想要“留個紀念”。幾個小姐妹湊了不少錢塞進募捐袋,問:“你們真的是世博志愿者嗎?我們也是。”一位母親一邊捐錢一邊對年幼的女兒說:“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盡力去幫助他。”小女兒點了點頭,仔細看著胸前的“愛心貼”……
不一會兒,一個個“愛心貼”就貼到了不少人的胸前和肩上,志愿者們的活動范圍也慢慢擴大,在地鐵站、咖啡店門口、公交車站,志愿者們看到的,是一張張帶著關切神情的臉……在他們募捐的同時,盧灣區評選表彰了10位盧灣區首屆“慈善之星”,不少孤寡老人收到了羊毛衫,一些農民工子弟收到了學習用品,企業和個人的捐贈總額以千萬計……
“太多暖流向我們涌來。”有位志愿者在活動結束后這樣描述自己的感受,并夸張地做了一個被“暖流”沖倒的動作。
紀實小品:幾代人共同傳遞著愛
“爸爸,我長大了會飛嗎?”“只要你心里有愛,帶著夢想,帶著希望,張開翅膀,就能自由飛翔。”一對父女輕輕地播下一個“蒲公英”的種子,悉心地給它澆水施肥……昨晚7時30分,“藍天下的至愛”慈善晚會準時拉開帷幕,一顆小小的蒲公英種子,宛若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播下愛的種子,讓它生根、發芽。
晚會上的紀實小品講述了一位愛的播撒者——慈善老人趙攝政的故事。這位老人在1998年過生日的時候,萌發了每年將一個月的退休金捐獻出來做善事的念頭,后來兩個孫女都工作了,過節時給老人壓歲錢,老人也將其中一部分用來捐贈,十幾年來,老人的捐款金額從最初的800元,上升至了如今的1900元,累計捐款達3萬余元。
老人不但自己獻愛心,還動員自己的女兒、女婿、外甥及老伴一起來捐款做善事。每次家里的小輩們工作中有成績或有什么喜事,他都會來基金會捐款獻愛心為他們祝賀,得到的捐贈證書送給他們留作紀念。
昨晚,當趙攝政83歲的老伴陳寶珍,在女兒趙智慧、外孫女徐慧琛的攙扶下走上舞臺時,人們發現“主角”趙攝政老人已經不在。去年2月,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與世長辭,但慈善卻成了這家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就在趙攝政去世之后,老人的家人經商量后決定:每年趙攝政的祭日,全家都要到慈善基金會去捐款。趙智慧動情地說:“我們這么做最能符合父親的心意,也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已經做了母親的外孫女徐慧琛說,外公對她的影響很大,她不僅從外公那里學到了愛,那種對社會、對他人的博愛,更讓這顆愛的種子在她的心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這家人,幾代人,傳遞著同一個字——愛。
“星星的孩子”:我們同樣美麗成長
昨晚,30位自閉癥兒童,在絢麗奪目的舞臺上,和上海城市交響樂團共同演繹交響音樂《小星星》《春天里》《拍手歌》,令無數人為之動容。
這些自閉癥兒童使用了他們不會確切表達、卻能深刻體會的語言——音樂,享受到了平等和快樂。而有誰知道,這些“星星的孩子”,有著哪些常人難以理解的痛苦與辛酸?自閉癥,一個十多年前才被提及的名詞,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無數家庭的生活,使他們絕望、痛苦、崩潰,也使他們重新認識生命,以全新的姿態面對人生。
——我的孩子有視力卻不愿和你對視,有語言卻很難和你交流,有聽力卻難以理解你的聲音,有行為卻總與你的愿望相違。
——我的孩子突然對扔東西很感興趣,總把家里的東西往窗外扔,給樓下走路的行人帶來了危害,讓不了解的人造成誤會。
——我的孩子存在嚴重的語言和社交障礙,每當遇到問題不會表達而產生焦慮時,就會發怒地沖向我,抓我掐我甚至咬我。
晚會現場,三位自閉癥家長的講述令人揪心。“孩子對親人的呼喚充耳不聞,好像是來自另一個星球的人。”同樣是母親,她們在享受了初為人母的喜悅后,卻陷入了生活的灰色與悲憫,甚至想到用結束生命來終止這無盡的痛苦和折磨。
但生活的磨礪讓她們學會堅強,在培養、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她們用愛心、智慧和毅力闖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2008年5月,在市慈善基金會、市教委、盧灣區教委的全力關注下,在盧灣區早教中心,上海曹鵬音樂中心成立了“天使知音沙龍”,讓自閉癥患兒在音樂演奏中感受快樂。
從此,沙龍的孩子們有一件惦記的事了。有的孩子在日歷上的每個周日都畫了圓圈,有的孩子生了病,問媽媽有什么辦法把病趕走,好去參加音樂沙龍。
這是一個快樂的起點,是照進自閉癥家庭的一縷陽光。社會的幫助和支持,讓這些不輕言放棄的父母們熬過了嚴冬,讓所有人聽到了春天的旋律。此刻,“星星的孩子”同樣美麗成長。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