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新聞資訊 > 媒體關注 > 瀏覽文章

記者探訪孤獨癥康復中心 體驗特教老師的生活

2011/3/29 10:29:35 來源:城市信報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康復中心老師向家長介紹情況

  他們是教師,卻可以稱得上教師隊伍中最特殊的一群。也許,和學生說上一百句話也得不到一句回應;也許,一個詞要教上千遍,學生才能含糊地說出來……3月25日,記者跟隨體驗孤獨癥康復中心一天的生活,為您講述一個孤獨癥特教老師的艱辛和快樂。

  5:30,輕音樂調狀態

  劉妮妮是城陽區圣之愛康復中心的一名老師,今年25歲的她已經和孤獨癥患兒有了四年的接觸 。大學期間,身為志愿者的她第一次走近患孤獨癥的孩子,從此和他們結緣 。“我知道做這行苦,但是對這些孩子,怎么說呢,更多的是心疼。”3月25日早上七點半,劉妮妮在上班的路上這樣對記者說。

  2009年大學畢業后,學法學的劉妮妮應聘到城陽圣之愛康復中心,成了一名正式的孤獨癥特教老師。劉妮妮給記者列了一張她的時間表。每天早上5:30準時起床,醒來后打開音樂,洗臉刷牙。“當特教老師后,每天早上都聽聽音樂,我放的是輕柔的音樂,這樣能把心情調節到合適的狀態。”

  8:30,連上三小時課

  早上八點半之前,劉妮妮來到康復中心,換好工作服準備一天的工作。這個中心共有二十多個孩子在接受治療,大部分是孤獨癥患兒,癥狀有輕有重,他們每天由家長陪著來接受訓練。不同的是,他們的課程是音樂、個訓、感統等在大多數人看來簡單而重復的內容。“患孤獨癥的孩子神經發育不全,這些課程的作用就是促進他們的神經再次發育。就像是一扇門關上了,得把它再打開。”但打開這扇門的過程,卻是艱辛非常。

  劉妮妮是七個孩子的班主任,負責給他們上“個訓”課。所謂個訓,就是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啟迪他們基本的認知能力?;脊陋毎Y的孩子注意力最多能集中20分鐘,因此每堂課的時間設定為20分鐘,每個孩子每天要上三堂課。孩子每小時一換,不變的是坐在教室里的老師,要連上三個小時,老師基本沒有課間休息,有時一上午連去洗手間都顧不上。

  12:00,兩個素菜,一碗清湯

  中午12點,康復中心的午飯時間到了。記者跟隨劉妮妮走進教室旁邊的一間小屋,這里是他們的廚房和餐廳。廚房里,剛才在授課的幾位年輕老師戴上圍裙變成了做飯師傅,用小盆炒好菜,分進每個餐盤里。記者看到,老師們的伙食是一份素炒大頭菜、一份炒青菜,和一碗飄著蛋花的清湯。

  13:00,各種重復、各種狀況

  第一位學生是八歲的小杰(化名)。劉妮妮拿著一摞卡片向小杰一張張地展示,每拿出一張新卡片,都要問他,這是在干什么?“穿鞋。”孩子含糊不清地回答。“真棒!”每說對一個詞,劉妮妮就大聲地鼓勵。但是更多的時候,一臉迷蒙的孩子似乎并不知道老師在做什么。“洗-衣-服,洗-衣-服,洗-衣-服。”劉妮妮慢慢地重復三遍,如果正巧趕上小杰精力集中,他會跟著老師應和一聲。在一堂課的20分鐘里,除了一遍遍地向小杰重復卡片上的內容,劉妮妮還要一刻不停地應付他的各種小動作。東張西望、手腳亂動、不時發出各種聲音、摟住老師的脖子笑……劉妮妮必須大聲說話吸引他的注意,幫他把手腳放好,孩子聽話的時候,她就拿出糖果來鼓勵他。

  “患孤獨癥的孩子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有的要唱歌、有的要逗他、對缺乏親情的孩子要親親、抱抱;他們也都有各自的特殊行為,有的孩子有暴力傾向,有時候前一秒還跟你笑,下一秒就一巴掌扇到了你臉上。”劉妮妮給記者指了指臉上的兩個疤痕,那是從前被孩子抓傷的。

  16:00,打掃衛生、寫檔案

  下午四點,孩子們結束了一天的訓練,由家長帶著回家了,老師們又換上了另一種身份。“上完課要打掃衛生,康復中心資金困難,這些也是我們自己做。”擦桌子、拖地 、擺放器材,收拾妥當后再用噴霧器噴上消毒液,每一步都做得很細心。劉妮妮拿出一個本子,在上面認真地做著記錄。“這個是孩子的課程筆記,每個孩子在康復中心的每一天都要記下來。”

  記者手記

  他們呵護著不一樣的童年

  和孤獨癥患者、家長的交流很多,近距離地接觸老師們,還不多。憑想象覺得孤獨癥特教老師是個艱辛的職業,日復一日的生活如同苦行僧一般。體驗之后才發現,這些老師們懷有的,是近乎神圣的信仰。“這些孩子很可愛,心地都非常純凈。”“幾天不見孩子們就想趕緊回來,離不開他們似的。”

  與工作內容相伴的,還有簡陋的工作環境。記者了解到,這所民營的康復中心經費完全來自家長們支付的學費,每月支付完教師工資、水電及其他費用后所剩無幾。由于中心的暖氣供熱不好,蘭院長想在大廳里加一堵小墻,安一排暖氣。而修墻的磚頭竟然需要老師們自己搬。

  采訪結束后,蘭院長對記者說,磚有了,暖氣卻還沒有著落。如果您有暖氣片、電腦可以捐獻,請撥打電話18663998336聯系記者。 文/圖 記者 田歌穎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記者探訪孤獨癥康復中心 體驗特教老師的生活]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