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見陌生人,來自伍家嶺街道建湘新村社區的智障孩子媛媛就躲到床下,現在,即使看到金發碧眼的外國朋友,她也毫不膽怯,能主動跟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愿望了;陳家湖社區的小北沒有上過任何學校,現在他在一所名為“愛心和希望”的學校里和別的孩子一起玩耍。
由伍家嶺街道引進的開福區愛希會殘疾兒童服務中心,是一個給殘疾兒童家庭帶來愛心和希望的社區拓展項目。與普通慈善團體不同的是,這個團體中多了不少金發碧眼的洋義工。在第21個國際助殘日來臨前夕,這里又迎來了一群“洋客人”,看到這些殘疾孩子的快樂,他們拿起手里的照相機開心地拍個不停。
“這是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的義工,他們在為殘疾孩子們募捐。”一頭有著棕黑色卷發的澳大利亞義工江思遠用熟練的中文向記者介紹說。社區拓展是國際關心中國慈善協會(ICC)的項目之一,主要通過幫助長沙有殘疾孩子的家庭,鼓勵幫助家長在家庭內照顧自己殘疾的孩子,以免孩子遭受被遺棄的命運。
“真的是愛心無國界!”愛希會的老師徐麗平感嘆說,每年上半年,英國義工、職業康復師石俊文都要過來,住2-3個星期,為殘疾兒童親自做康復治療。長沙最著名的洋義工賀晨曦、江思遠都是孩子們的“愛心媽媽”、“愛心爸爸”。
這里的第一個畢業生是茅亭子巷的美美。作為唐氏綜合征兒童,美美五六歲了還不會自己解扣子,脫衣服,在愛希會老師的精心輔導下,現在美美已經能游刃有余地對付這類精細動作,開心地“畢業”上幼兒園了。
媛媛是社區出了名的“名人”,隔一段時間就會失蹤一次,失蹤時間最長達一個星期。家里經濟困難,沒有能力帶她接受任何治療,現在從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能到這里免費上課了。
小北是個自閉癥兒童,找一個能和其他孩子一起活動、一起玩耍的場所,這是小北媽媽最大的愿望?,F在,小北媽媽的心愿實現了:愛希會對小北每周三次進行一對一自閉癥康復訓練,活動場所更是每周五天全面開放。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