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認識自閉癥 > 自閉癥的癥狀 > 瀏覽文章

自閉癥原因研究新發現

2012/5/3 14:49:29 來源:中國孤獨癥網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法國和德國研究人員日前通過動物實驗發現,一種特定基因變異后,會導致大腦某些區域連接神經元的神經突觸數量減少,從而引發自閉癥。該研究結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與自閉癥相關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以往的研究已發現100多種基因的變異與自閉癥形成有關聯,但對它們扮演的確切角色和影響大小仍知之甚少。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和德國烏爾姆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利用小鼠進行研究發現,名為SHANK2的基因變異后,小鼠擁有的大腦神經突觸數量比正常小鼠少。SHANK2變異后,小鼠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生理和記憶問題,但它們比正常小鼠更為焦躁。此外,這些小鼠還表現出社交問題,其大腦超聲波發聲的次數也減少了。

  研究人員說,小鼠的行為和大腦檢測數據都表明,其患上了自閉癥。它們的研究成就在于從神經生物學角度弄清了SHANK2如何讓小鼠產生自閉癥。相關研究報告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英國《自然》雜志上。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自閉癥原因研究新發現]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