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中有明顯的特殊能力者不超過百分之十,而且這些能力大多是偏向記憶和感官的,譬如音感強者,可能聽過一兩次旋律,就可以自己彈奏出來;視覺能力強者,可能表現在繪圖,塑形上,而大家最熟悉的“雨人”,則是有著超強的圖象記憶能力。
然而自閉癥患者即使有這些能力,通常也只能憑記憶輸出,很難有所謂的創造性。如果未來真要以這些能力的發展做為他們的職業,大多還是遠不及一般真正專家的程度,高功能自閉癥兒童并不見得真的能有機會以這些作為生活依靠。
也有些孩子對某些數字特別敏感,可隨口說出民國幾年幾月幾日是星期幾,或者可以開根號等。這樣超乎尋常的技能,雖然令人驚艷,卻完全無法應用在生活上,甚至有許多家長沉溺于這些表象的能力,誤以為等同于某種“天才”,將來必然有杰出的表現等不正常的期待,更因此疏忽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的能力,這才真正令人捥惜。
建議家長最好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一些優勢能力,不要抱持過高的期待,更不要神經質般的盯著孩子找優勢,以為孩子沒有培養優勢是家長的過錯,稍有靈感就緊抓不放,深怕錯失了。如此弄得家長和孩子壓力都很大,這樣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我覺得用“優勢發展”這樣的語詞太沉重了,也容易誤導家長或教導者,將它投射成專業級的能力,因此陷入一種迷思。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向,用平常心看待“優勢”不過是一種“興趣”和“意愿”,如果得到了贊賞和鼓勵,通常孩子就會努力學習或表現,反倒是為了達到某些成果或程度的學習,往往變成了遏殺他們意愿的壓力。
自閉癥者的興趣表現,往往容易得到家長或老師的正向回應和更多的學習機會,這是很好的事,但順其自然的發展,更是家長該有的心態反正就算不成。專業,也是個休閑能力和精神的投注方向,對穩定孩子的情緒,仍是很好的管道。
尤其一些較容易表現出言行叛逆的心智障礙學生,如過動兒,亞斯柏格,學習障礙者等,長期被打壓,在他們的心理上常會出現比較敏感和脆弱的特質,動不動就會被激怒,發脾氣,也常會為了避免挫折和失敗,以口語暴力相向,少數也會發生肢體暴力行為。他們這種惡劣的情緒行為,一旦越來越不能被同學,老師接受,就會被貼上壞學生的標簽,或者被同學排斥,欺負,這時,家長也無力回應。
如果能為這樣的孩子培養一些優勢能力,并藉由這些能力獲得同儕的認同,讓他們產生自信心,就是很好的方向。當然如果他的能力并不特別高,不足獲得大量的認同,至少可以鼓勵他發展成休閑活動,訓練專注力,打發時間,精力,又可抒發他們的情緒,這都是很有價值的。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