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孤獨癥女生問媽媽:“媽媽,我想當班長,為什么別人能當,我不能當班長?老師說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么我和別人不一樣?”
一個五年級孤獨癥男生給爸爸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我比別人努力,但是我的成績沒有別人好呢?”
一個高中畢業的孤獨癥學生對母親發問:“為什么我有孤獨癥,別人沒有呢?為什么我和別人不一樣?”
“媽媽,你必須說我是對的,我是最棒的!你不能說我錯……”聽到媽媽的批評以后,一個14歲的孤獨癥中學生強迫媽媽承認自己是最棒的。
“我覺得我活著很痛苦,如果我死了就再也沒有痛苦了。”“我覺得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我,我想去死。”這是一個孤獨癥中學生反復說過的話。
從孩子嬰兒時起,我們就帶著孩子開始了艱難的康復旅程,一路心血費盡,不知熬過了多少不堪回首的歲月。孩子能夠進入普通學校,曾經是我們的夢想,這甚至成了衡量孩子和我們自己是否成功的一把標尺。教育,讓我們賦予了孩子越來越多的社會性,正因為如此,有一天,我們不可避免地要面臨孩子的如此追問。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