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過了兩歲還不會說話,可能就有人懷疑,他是不是“孤獨癥”;或是很少在外活動,整天被關在家里的寶寶,也有好心人會提醒父母,這樣養出來的孩子當心會有“自閉癥”。孤獨癥又被稱為自閉癥,是一種特殊的精神障礙,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做好判斷,以便盡早發現,及時進行早期干預。
“孤獨癥”是一個醫學名詞,又稱自閉癥,是一種發生在嬰兒時期的特殊的精神障礙,被歸類為一種由于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孤獨癥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征的精神疾病。
“孤獨癥”,是1943年美國小兒科醫生肯納在他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首次應用,這是醫學史上第一次正式出現“孤獨癥”這個詞,迄今為止,還沒能真正找到孤獨癥的病因。過去曾經認為,其病因可能與社會心理因素有關,經過數十年的廣泛研究,現在已經證實孤獨癥與父母教養方式無關,而是遺傳基因、腦部疾病或創傷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目前國內外專家多傾向于與先天因素和妊娠與分娩合并癥有關。
常見癥狀
在出生兩歲半前發病;
人際關系上存在障礙,如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等;語言方面障礙,不少患者都是在快2歲時,還不會說話;
與人避免視線接觸,即他們的眼光總是飄忽不定,即使是面對著他時,眼光也不會定在你的臉上;對外界的刺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永遠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大多有固定的行為,如玩具有固定的玩法,也常有轉圈、拍手等固定的身體刺激行為等。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