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也稱“孤獨癥”,是一種復雜的腦部發育障礙,3歲前發病并伴隨其一生。其主要表現為社會人際互動方面“質”的缺陷、興趣狹窄或有些怪異的習慣,且強度遠遠超過一般人,喜歡支配、孤僻和重復等。
誤讀一:“天才”總是與眾不同
他們被媒體廣泛獵奇報道,很多以訛傳訛的例子試圖向世人說明,自閉癥患者是天才,是能對藝術、物理學做出革命性貢獻卻無法學會系鞋帶的怪才。實際上,自閉癥患者跟天才畫不上等號。他們比常人對觸覺、聽覺敏感,但他們中也僅有約10%的人有某一方面的超長技能,如機械記憶、繪畫、音樂等,也只是單一地發展,并不完全滿足成為天才的條件:高智商、高創造力、非智力因素、個性因素等。
誤讀二:他們多是“傻子”
請不要武斷地說,他們是傻瓜。通俗點說,他們是能學會,卻不愿意學;智障兒童是愿意學,卻學不會。目前的兒童智商測試量表,比如公認的韋氏量表,是給能正常交流的人設計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無法斷定自閉癥兒童的智商是真的不如人,還是完全沒被測試出來。很多自閉癥孩子學東西很快,有些甚至可以完成大學課程。他們會自己上網、打游戲、網上購物,而這些他們的父母從來沒有教過他們。
誤讀三:高知、高收入家庭容易“中標”
自閉癥常被當成富貴病,許多越有知識、越有名譽、越有地位、越肩負重職的高知、高收入家庭,更容易“中標”。從臨床上看,大量自閉癥兒童來自普通家庭甚至貧困家庭。只不過高知、高收入家庭通常發現較早,也比較重視。而一般家庭對自閉癥要么不夠了解,要么就根本沒發現,很多孩子被誤診為精神病、智障而被送到精神病院,或被拋棄。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