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溺愛
這種心態的家長,當自己的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癥后,他們心疼孩子,過分替孩子擔憂。認為自己的孩子很不幸,今后要保護孩子,不能讓孩子再受任何委屈了。于是全盤包辦,即使孩子出現異常癥狀,家長都采取順從的態度,只想讓孩子高興。殊不知,這樣做的后果是害了孩子,可能會促使異常行為表現繼續下去,長此以往,只會讓孩子癥狀加重,脾氣變壞,行為更不正常。原本用科學訓練方法可以矯正的不良行為,也在家長順從和過分溺愛下被強化了。事實上,當您的孩子被確認為自閉癥后,家長為自己可愛的寶寶感到不幸是正常的。然而,孩子終究會長大,會走向社會,會一個人去面對生存問題。家長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如果真為孩子好,疼愛自己的孩子,那么就要去積極翻閱有關書刊,咨詢有關專家,用科學的訓練去矯正孩子的異常行為,去化解孩子心理上、行為上的障礙。只有這樣,一個孩子才會逐漸趨于正常,他們可以上學,可以勞動,可以與人交往,甚至可以自己照顧自己。讓他們自己去創造幸福是不是要比家長為他們彌補幸福要快樂得多呢?
過分心急
具這樣心態的家長,當得知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癥后,他們心急如焚,很想運用科學的方法很快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讓孩子能盡早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有一位家長曾說:“我在家每天都堅持對孩子訓練很長時間,天天都訓練,怎么一年多了就是不見效呢?”具體一問才清楚,這位母親訓練的方式是吃飯也訓,坐姿也訓,走路也訓......。隨時隨地都讓孩子處在一個緊張的氛圍內,不知什么時候,媽媽就又會不高興,讓自己做這做那了,這樣一來,孩子心理恐懼加劇,對周圍事物更不感興趣了。隨之而來的脾氣也大了,經常會在不知不覺中大吵大鬧。根據我們的分析認為,我們用平和的心態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訓練自己的孩子才會有效果,操之過急、急于求成會適得其反。訓練自閉癥兒童不能心急,不可大把抓。一是先找準最優先解決的問題;二是訓練的項目不可過多,根據孩子的水平選項,如果孩子脾氣噪,注意力不集中,接受能力低,那就首先選一項。稍好點的孩子可增加一至兩項同時訓;三是訓練的時間應循序漸進,切不可第一天就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就拿訓練靜坐來說,最終目的是靜坐半小時,那第一天只要孩子達到2分鐘即可,依次添加5分鐘、8分鐘、10分鐘......如果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孩子情緒就會出現異常,以致發脾氣,不再繼續配合。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必須把握好訓練內容適當,訓練項目適當,訓練時間適當,訓練過程輕松愉快。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您所預期的效果,從而繼續下一內容的訓練。
無謂攀比
這一類家長明知道自己的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癥了,但內心仍不甘心。家長付出全部心血,可就是看不到自己孩子有絲毫的進步,事實上,他們的孩子已經有很大進步了,可是當有人這樣如實告其家長時,這些家長就會舉出幾個和自己孩子同年齡的正常孩子來對比,怎么比就是距離太遠,從而認為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好。這類家長就是沒有正視自己的孩子,沒能正確了解自己的孩子。對待自閉癥兒童,不可過分放縱,也不可過分期望高,拿一個患病的孩子同正常孩子比本身就不公平。如果再這樣對比下去,只能造成家長和孩子都失去希望和信心。在此,我們要誠懇地勸告這些家長朋友,當得知自己孩子患有自閉癥后,要正視事實,要隨時發現到自己孩子的進步,不妨拿孩子自己跟自己比,訓練前和訓練后對比,那就會驚喜地發現孩子進步很多了,同時對孩子施予表揚和獎勵、將會看到孩子身上有很多過去不被發現的可愛之處。同時,孩子在家長一次又一次的肯定與表揚之中,也會越發充滿自信、充滿希望地面對生活和困難了。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