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自閉癥,其目標人群是兒童,指的是患兒常會處于較為封閉的空間,因此這種病又稱自閉癥。專家介紹,小兒自閉癥是一種由神經系統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疾病,對患兒的生長發育明顯不利,所以必須要及時治療。下面我們介紹一下小兒自閉癥的常見治療方法,以便家長們能有更多的了解。
第一、自主交往訓練法
這種療法的核心是提升自閉癥兒童的溝通與交往的自主性,其主要目的是培養自信,在自信的前提下主動與人進行交往,最終達到分享與合作。自主交往訓練法主要包括六個階段:情緒放松階段,自主選擇階段,過程模仿過程參與階段,表情想法認知階段,運用想象力解決問題階段,合作與分享階段。
第二、行為干預法
研究發現,行為干預可以幫助患兒發展社交興趣和交往技能,阻止種種不快的行為,幫助他們發展正常的行為和語言的理解及表達能力,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這種療法是一種行為訓練的有效方法,是指給患兒一個好的刺激,即為了建立一種適應性的行為模式,運用獎勵的方式,使這種行為模式重復出現,并保持下來,達到矯正病態行為癥狀和其他不適應行為,最后實現治療目的。
第三、結構化教學法
結構化教學法是揚長避短,利用圖片,相片,數字,文字,符號這些可實行媒介來幫助兒童學習的方法。這種方法又稱之為系統教學法,他根據兒童學習的特點,有組織,有系統地安排學習環境學習材料及學習程序,并運用實物、圖片、相片、數字、文字,符號這些可視性媒介來標明學習的內容及步驟,幫助兒童理解環境要求和教師,家長的要求,在高度結構化的環境中學習。結構化教學法針對的對象是那些不適應學習環境的自閉癥兒童或者學習新事物有困難的兒童。當兒童不斷進步,已掌握某種機能,會獨立完成某項工作時,部分結構化教學的策略就要慢慢改變。
第四、感覺統合訓練
據大量學者研究分析,自閉癥兒童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在治療兒童自閉癥的諸多療法當中,感覺統合訓練療法屬于提出年代較早、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感覺統合訓練是一種科學的、完整的體育游戲,包括:滑板、滑梯、羊角球、袋鼠跳、隧道、蹦蹦床、圓筒、大籠球、獨角椅、搖搖船、網攬、拍球、跳繩、爬行等15項活動,研究表明感覺統合訓練可以顯著減少負性行為,增強各種機能。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