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梅手把手地教自閉癥孩子捏橡皮泥
8月13日,佛山1506美術館內,灰白頭發的英國藝術家海梅·包蒂斯塔和10位自閉癥兒童及他們的家長正相互做自我介紹。介紹到每一個孩子的姓名時,海梅都會蹲下身和孩子握握手,親一下孩子的手背,語言不通并沒有阻隔孩子和藝術家的親近。隨后,一堂生動有趣的紙粘土和橡皮泥課開始了。
這是“融合·創造”佛山首屆特殊兒童藝術夏令營的其中一堂課。從8月9日開始,在為期10天的夏令營中,英國著名特殊教育家、慈善家和藝術家海梅和來自佛山的肢障兒童、自閉癥兒童、聽障兒童、視障兒童以及來自廣州的腦癱兒童一起,用藝術表達自己。同時,海梅也與中國的特教專家、老師共同交流經驗。
別以老師的姿態進行教育
海梅有一句話,叫“藝術拯救生命”。30多年前,年輕的藝術家海梅在當地慈善機構的邀請下,為哥倫比亞的一些自閉癥兒童教授紙粘土和橡皮泥,經過3個月的對比試驗,通過各種指標的考量,海梅的這種藝術形式被發現對自閉癥兒童的治療有顯著效果。此后,海梅用30多年的時間,在哥倫比亞、印度、斯里蘭卡和英國等國家進行慈善活動。
這次海梅受佛山留英學生楊淑媚的邀請,第一次來到中國,此行他不取分文,與廣佛兩地從事特教的專家老師分享經驗。
在特殊兒童藝術夏令營的課堂上,海梅總是在孩子們之間穿梭,握著他們的小手捏橡皮泥,和他們手指對手指,或者親吻他們的頭發表達贊賞,帶著孩子們一起唱歌。即使是那些被稱為生活在自己小世界里的自閉癥兒童,也積極地回應海梅,課堂上不時傳出他們的歡笑聲。
雖然都是紙粘土和橡皮泥,但面對不同的特殊兒童,海梅的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面對肢障兒童,海梅主要訓練他們的協調能力,強調十指并用地捏橡皮泥。一天下來,當一些雙手無力的孩子能夠將橡皮泥搓出一個圓球,現場不少家長和老師的眼中已經飽含淚水。而在自閉癥兒童的課堂上,海梅著重訓練孩子們的專注力和想象力,讓他們將五顏六色的橡皮泥一點一點地涂抹在從大到小的圖形里。
“對于特殊兒童,不能以一個老師的姿態教育他們,而是和他們一起玩,要從情感上打動他們。”海梅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特殊教育中,家長特別重要,此次他來中國,并不能通過一兩天的課就對廣佛兩地的特殊兒童產生什么影響,他想面對的重點人群其實是孩子們的家長和老師。
不少家長開辦特教機構
目前在佛山,特殊兒童教育機構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專業。佛山紅鸚鵡兒童教育培訓中心主任趙功說,和她一樣,在佛山,不少針對自閉癥的特殊兒童教育培訓機構是由自閉癥兒童的家長開辦的。紅鸚鵡兒童教育培訓中心現在有近80個自閉癥兒童,每個兒童都有一套個性化的教學計劃,每兩周反饋一次。
現在為這些自閉癥孩子捐款捐物的愛心人士也不少,不少普通孩子積極地將自己的玩具捐給自閉癥兒童。“許多自閉癥孩子需要的并不是物質上的捐助,而是社會的理解和關心。”順德容桂星愿自閉癥康復中心理事長馮國強說,他自己也有一個患自閉癥的孩子。
“紅鸚鵡2007年剛剛創辦時,不少自閉癥孩子的家長都哭著跟我說,能不能不要讓路人叫他們的孩子為傻瓜。其實現在的情況已經好很多了。”趙功說。
聲音
外來工的自閉癥孩子沒錢上課
“我發現許多外來務工人員家的自閉癥孩子都沒法來連續地上課,借到錢就讀一個月,借不到就只能不來。”
佛山紅鸚鵡兒童教育培訓中心主任趙功
“在英國,每一個特殊兒童的家庭都能拿到政府的補貼,這些補貼足夠他們參加特殊教育培訓,因此家長們不覺得有一個特殊兒童是一件不幸的事,他們沒有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缺陷上,面對孩子也更加豁達和平等。而在中國,幾千元的教育費用對一般家庭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以至于不少家長產生了‘急功近利’的心態,希望能夠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海梅
“目前在佛山,沒有專門為自閉癥兒童開辦的小學,即使從全國范圍來看,也只有廣州、天津等地有數量極少的專門學校。自閉癥孩子一般只能進入普通的小學,一個班一個自閉癥孩子,坐在教室的角落。學校和其他家長雖然已經不會拒絕他們入學,但會要求他們不要影響到普通孩子的學習,自閉癥孩子的學習就很少被顧及到。”
順德容桂星愿自閉癥康復中心理事長馮國強
“在英國自閉癥孩子從小到大都有專門的學校供他們成長和學習,即使因為財政危機政府減少支出,特殊教育方面的投入也不會減少太多。這次來中國,我發現中國正在改變,更加開放了,對特殊兒童已經有了新的看法,尤其是年輕人,漸漸打開眼界。”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