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渾南新區世紀新城的38歲的蘇鼎先生被市殘聯評為“好爸爸”,還得到了“好爸爸”榮譽證書。蘇鼎的11歲兒子患有自閉癥,性格暴躁,為了照顧兒子,6年前,蘇鼎和妻子角色大調換,“女主外男主內”,蘇鼎辭去工作,在家承擔起接送孩子上學、做飯、帶孩子、教育孩子的工作,最終孩子由重度自閉變為輕度。9月16日,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對此事進行了采訪。
初中文化的他看書研究病情
申申(化名)是一名自閉癥兒童,不愿與人交流,蘇鼎和妻子莽女士是在孩子3歲時發現孩子患病的。當時,同齡的孩子已經會說話和走路了,申申卻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而且也不會走路。
夫妻倆將孩子送到沈陽市兒童醫院后被確診為自閉癥,看著脆弱的妻子每天以淚洗面,蘇鼎承擔起了教育孩子的工作。只有初中文化的蘇鼎買了有關自閉癥知識的書籍,然后一點點了解這種病的治療和康復方法,嘗試對孩子實施康復治療。在蘇鼎的努力下,申申慢慢學會了說話和走路。
他辭去工作在家照顧孩子
自閉癥的主要病癥是: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因此,這種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很難將注意力集中,而且他們的性格暴躁,很難實施教育,因此妻子根本管不了孩子。
于是,在申申5歲時,蘇鼎辭去了原本收入可觀的“數控工”工作,每天接送孩子上學、做飯、帶孩子、教育孩子;妻子則負責打工賺錢。為了給孩子治病,一貧如洗的夫妻倆仍然堅持著。
病情轉輕多虧“好爸爸”
蘇鼎按照書籍上的知識,幫助孩子進行“感統訓練”。除了這些,他還自創康復方法,幫助兒子康復。
7歲時,申申被安排到和平區睿智學校就讀,蘇鼎每天早上6時送孩子上學,下午2時又要趕往學校接孩子,每次往返就需要3個多小時。
而他的妻子莽女士在展覽館一家服裝店打工,靠每月1100元的收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申申被確診時病情為重度水平,現在已減輕到輕度水平,他的飛快進步令鄰居和學校老師都驚嘆不已,蘇鼎和妻子的心里也得到了巨大的安慰。
由于蘇鼎在殘疾人的家庭康復中表現突出,市殘聯授予他“好爸爸”稱號,并向他頒發了證書,市殘聯的“好爸爸”評選也將在全市廣泛展開。市殘聯和東陵區(渾南新區)殘聯還將在世紀新城社區設置自閉癥家庭康復試點,組織高學歷志愿者對自閉癥兒童進行輔助教育,進一步為自閉癥家庭充實人力和知識資源。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