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小朋友,有的活潑好動話說個不停,有的卻不愛說話特別文靜。兒童專家提醒,民間所謂“貴人語遲”的說法,是很不科學的,平時特別“不愛”說話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在語言、社交方面存在障礙,家長要引起重視。
案例一:5歲孩子不愛說話
5歲的陽陽在福州晉安區一家幼兒園上中班,這個學期,班上不少孩子都可以很流利地講故事、講述自己暑假的見聞??申栮栠€只會說幾個單字,發音不清楚,一句話都說不完整。
陽陽媽媽說,孩子3歲剛入園的時候就差不多是這個樣子,不怎么會說話,大人問他話,愛用手勢和身體表示。在幼兒園這一年多,孩子動手操作能力挺強,就是語言表達比較差。老師曾經提醒過,但孩子的爺爺奶奶總說“貴人語遲”,不要緊,長大自然就會好。還有一年就要上小學了,孩子說話還是這么不清楚,擔心會對今后的學習造成不利影響,家人才開始著急起來。
福州市婦幼保健院康復科潘醫生給陽陽進行了詳細評估,發現陽陽“d與t”、“j、q、x”等多個發音相互替代,辨別不清,言語清晰度78%,語言理解和能力明顯落后,屬于兒童語言障礙。
潘醫生說,正常小兒3~4個月時,就會反復地咿呀作聲,8個月時會發出有元音和輔音結合的聲音,12個月時會使用單字,同時會運用手勢如歡迎、再見、謝謝等,12~18個月的小兒會運用20個左右的單詞,18~24個月的小兒會簡單的句子,2~3歲的小兒能用恰當的詞語表達自己的希望、情緒等,4歲左右的兒童無需正規教育即能完全掌握母語
經了解,陽陽的父母平時工作忙,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放在爺爺奶奶家帶養,爺爺奶奶對他很溺愛,無論什么事情不等他開口就滿足,這或許對他不愛說話有一定的影響。
案例二:孩子很乖很安靜,竟是自閉癥
一向乖巧、自己玩耍的女兒小寶,竟然患有自閉癥,這讓福州的劉先生一家很不理解。
“我們怎么叫她,都不理睬。”劉先生說,他帶孩子去幼兒園,一進入陌生環境孩子就大吵大鬧,無法入園。
他說,他和愛人平時比較忙,下班了還得把工作帶到家中。在夫妻倆各忙各的時候,女兒就在一旁自己玩。起初夫妻倆都覺得孩子很“乖”,不吵也不鬧,每天都安安靜靜的。
可是在女兒3歲多要上幼兒園時,劉先生覺得不對勁了。不論別人怎么呼喚她的名字,女兒就是不理不睬。而且每次帶她到陌生的環境,總是大哭大鬧,顯得很抵觸。還有好幾次,帶女兒外出時,她在路上隨便牽著一個陌生人的手就跟著走了。
這些表現讓他心焦不已,趕緊帶著女兒上醫院就診。經醫生診斷,劉先生女兒患有自閉癥,需要進行治療。
醫生介紹,部分家長對自閉癥存在一些誤區,有些家長不接受自己孩子患自閉癥的事實,有些病急亂投醫,這些都有可能耽誤了兒童的最佳訓練期。還有些家長急于求成,事實上自閉癥兒童需要終身干預。另外,還有些家長不注重孩子的行為和技能,一味強調語言而忽略行為的規范。
據介紹,自閉癥兒童除了不愛講話外,還表現為:對周圍漠不關心,聽而不聞,好像聾子;不易與別人一起玩;不喜歡被人擁抱;不顧危險;不看別人的臉,不和他人包括父母進行眼神交流,有時以手勢表達需要;大小便不會自理。
提醒 家長要多重視幼兒心理
“門診中,像陽陽、小寶這樣的兒童并不少見。”福州市婦幼保健院劉副院長說,孩子在出生后的36個月內,大腦信息傳遞通道迅速發育,支配孩子一生思維和行動方式的運動源處于形成階段,而語言正是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及感覺最直接的方式。
劉副院長說,這一時期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期,各種習慣和行為模式,都在這時奠定基礎,如果有一個好的開始,將來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發展。
他建議,很多孩子的問題,都與家庭和教育有關,希望家長要更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問題。爸爸媽媽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通過清晰準確、生動形象的表達告訴給孩子。經常把孩子當做大人一樣,不停地和他聊天。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繪本、讀卡片。家長們要有意地擴大孩子的生活圈,注重孩子的情商培養,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多與他人交流,不要過分溺愛孩子,讓孩子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