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新聞資訊 > 媒體關注 > 瀏覽文章

一個“康復自閉兒” 爸爸的治病新學說(上)

2013/11/27 9:36:12 來源:騰訊新聞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兒子3歲時發現自閉癥,爸爸尤曉陽在求醫問藥無果的情況下,創立深圳市盛大博林少兒康復中心,5年研究遍世界各種自閉癥理論,答案只有一個—不可治愈。

  不服輸的爸爸拿出生意場上曾經的拼搏,深刻反思和研究,自學成才地創立了自己的學說和理論。今天,8歲的兒子基本與常人無異,中心有全國慕名而來的家長和孩子,甚至有個孩子經醫學診斷摘掉了自閉癥的帽子,“土專家”尤曉陽的思考教育模式讓自閉癥家庭看到了一絲曙光。

  尤曉陽認為,只重視提高技巧的訓練讓孩子離康復越來越遠

  2007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08年起,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癥日”,以提高人們對自閉癥和相關研究與診斷以及自閉癥患者的關注以來,自閉癥,已成了較為熱議的話題之一。

  近年來,隨著自閉癥患者的不斷激增,關于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儼然也成了越來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終身不可愈”結論有問題

  目前,我國已有大大小小上千家設有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的康復機構,這些機構中,都不乏諸如簡稱“ABA”的應用行為分析法、“TEACCH”的結構化教學法、“rdi”的人際關系干預策略、“FloorTime”的地板時光療法、“PCI”的游戲文化介入療法、感覺統合訓練等(本文并非討論上述方法的優劣)的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方法。

  盡管這些方法在歐、美、日、臺等先進的發達國家及地區都沿用了近十年甚至數十年。但到目前為止,在全世界自閉癥的康復結果并不樂觀,甚至得出了“自閉癥是終身不可治愈”的結論。

  然而,在如此悲觀與無奈的康復結論中,我們不少的自閉癥康復機構及從事自閉癥康復教育研究的專家們,仍然還停留在康復訓練方法上的思辨,沉迷在方法論的框架里,不斷推出在某些方法上的如何應用與施教以及如何改進或優化,卻忽略了在過去這近一個世紀以來的康復教育發展的道路上,是否存在著質的方向上的問題。

  自閉癥緣于腦發育不良?

  曾經在與一個醫學雙博士的香港自閉癥孩子的家長討論其6歲孩子的問題時,他表示,他的孩子做過腦部影像觀察,發現大腦有發育不良,認為自閉癥是由于該腦部發育不良所致。

  有些專家會認為自閉癥孩子的大腦發育不良是先天的,難道他一出生就做過腦組織的觀察嗎?哪個媽媽或爸爸會在自己孩子一出生的時候就給孩子做腦部掃描的?如果沒有,那憑什么就一口咬定呢?

  我們雖然不能證明孩子在剛出生時大腦發育沒有不良,同樣的我們也不能證明孩子在一出生時,大腦就是有發育不良的。但最令人可怕的是,目前大多數的人就把自閉癥孩子的大腦發育不良,以及某些能力的低下或缺失,當成是孩子一出生就有,從而決定孩子的教育模式。

  把自閉癥看成是大腦發育不良的結果,把自閉癥看成是認知能力、交往技巧、語言能力、感覺統合能力等的低下與缺失的結果,把自閉癥看成是由于社會性缺失與人類情感缺失所導致的。

  于是我們就有理由去認為孩子的這一切的發展障礙都是由上述所致,而罔顧了客觀的孩子的主觀感受,并主觀地把我們的客觀理解強加給了孩子,認為孩子的所有不良行為,都是由于其大腦的某些神經紊亂的結果。

  于是,我們的教育就是不斷試圖幫孩子解決他本身很可能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去幫他們跨越那些不是孩子障礙的障礙……

  治自閉癥先要找準病根

  當孩子對某些聲音或音量沒反應,就認為孩子的聽覺有問題,聽不到某些聲音;當孩子不會叫爸爸或媽媽時,就認為孩子的認知或者發聲有問題;當孩子不能準確地避開障礙物時,就認為孩子的感覺統合有問題,無法避開前面的障礙物;當孩子不能蹲跳的時候,就認為孩子的大肌肉運動有問題,根本無法跳起來;當孩子不會講話的時候,就認為是孩子的口肌控制能力有問題,無法正確控制聲音;當孩子不聽父母的指令時,就認為孩子的執行力有問題,不知如何去執行。

  似乎自閉癥的孩子有找不完的問題!難道自閉癥就是由這些問題造成的嗎?是因為有了這些問題才自閉的嗎?只要是自閉癥就天生會有這些問題的嗎?

  我們似乎放著一些本質的問題不管,不斷地修正孩子的末梢。自閉癥的孩子究竟怎么了?這才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最需要停下來好好思考的問題。

  技巧訓練或是本末倒置

  是否曾經想過,孩子聽到聲音是不能反應還是不作反應呢?他不會叫爸爸媽媽之前有過多少次想叫爸爸媽媽的想法呢?當他不能避開障礙物時他是否打算避開它呢?

  這些行為問題的背后,難道真像行為主義所認為的那樣—是由于他們的反應能力的缺失所導致的嗎?難道就因為這些反應能力的缺失、技能協調不好,所以使孩子變成自閉癥的嗎?沒有了某些行為及能力或者擁有了某些行為及能力就是一個人了嗎?行為主義未免把一個人看得太簡單了,尤其是一個人—對一個正常的人的發展描述得太簡單了!

  如果我們還在討論什么方法可以增加或提高自閉癥孩子的某些能力技巧,或者可以消退自閉癥孩子的某些行為,那么我們對自閉癥兒童的康復教育就注定走向失敗、離孩子的康復就越來越遠!

0% (0)
0% (10)

下一篇: 60個自閉癥孩子參加融入社會活動 上一篇: 給自閉癥孩子們創造就業培訓機會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一個“康復自閉兒” 爸爸的治病新學說(上)]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