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康復 > 療育指南 > 瀏覽文章

孩子不聽指令怎么辦

2014/9/25 8:20:34 來源:新浪河南 作者:趙晶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聽指令”即讓自閉癥兒童通過語言理解別人的意念,樹立與之相關的意識,從而促進孩子與他人之間的溝通能力,不會“聽令行事”是他們交往障礙的主要表現之一,具體表現為“三不反應”,即聽不懂指令,聽到指令但不懂其意,聽懂了但不執行。想讓患兒走出孤獨,培養他們的聽指令模仿動作是比較關鍵的一步.

  一、首先,老師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辯認出他所喜愛的活動,然后,在他進行自己喜愛的活動時,要求他做一個其他的動作后,再讓他進行原來的活動。例如:在教孩子“握握手”,孩子怎么都不愿配合,但孩子特別喜歡騎腳踏三輪車,可以在孩子騎車騎得很開心的時候,故意擋住他的去路,去和他“握握手”,直到他接受了“握手”這個動作,才讓他通過。剛開始,孩子可能會因為口令不理解而生氣拒絕。這時,必須堅持握住他的手上下擺動,同時配合口中說:“握握手”再讓他通過。(注:在說“握握手”的同時,必須配合其手上下擺動的動作,這樣做是幫助孩子理解“握握手”的含義。)如此,在一段時間內,重復這種做法,直到說“握握手”他能主動伸出手做握手的動作為止。在這樣培養模仿能力的方式中,“騎車”是孩子喜歡的活動,“握握手”是被要求的動作,他能騎車毫無阻礙的前行是他的需求。孩子能做喜歡的活動而不被阻礙,就必須聽從要求做出符合被要求的動作。以做出“握握手”的動作為交換條件他可以順利騎車。這就是條件交換方式,培養孩子的模仿能力。

  二、自然引導的方法。“聽指令行事”的練習。老師隨時利用情景,生活中的各種動作,自然的以手勢配合指令孩子做出如下:“坐下”“過來”“把椅子放好”……等等的動作。剛開始要他們聽指令行事,可能需要用手輔助孩子的身體做出動作;或是由老師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重復這一被吩咐的動作,直到孩子會主動執行吩咐為止。每當孩子達到這種程度,我們都要及時給予贊美與獎勵。

  三、轉換引導的模仿動作訓練。是當孩子在玩玩具(或物品)時,老師用心地找出孩子習慣性的玩法后,將孩子的玩具(或物品)拿來,當著孩子的面,用夸大的動作一而再再而三的以孩子的玩法玩這個玩具,盡量引起孩子的注意,把孩子吸引到老師身邊。這時,老師把孩子抱放在腿上,當著孩子的面用孩子習慣的玩法玩這個玩具,以引誘孩子拿回玩具再玩的意愿,不管孩子會不會再拿這個玩具玩,老師都要主動把玩具交還給孩子,并鼓勵他玩這個玩具,老師在旁重新觀察孩子的習慣性玩法后,依然照前方法重復。如果孩子會伸手拿這個玩具,且會照自己的玩法玩這個玩具,老師則在旁邊對其進行稱贊。然后再從孩子手中把這個玩具(或物品)拿來,再以孩子的玩法在孩子面前玩這個玩具,引誘孩子再拿回這個玩具、再看他是否在玩,如果會的話,馬上給予贊揚。如此,多次地從老師手中拿回玩具,而且會繼續依照他的玩法玩玩具,表示孩子與老師之間已經產生了響應關系。有了這種響應關系,就可以進行“移花接木”式的模仿訓練。老師用同一玩具(物品)稍微改變一點玩法(改變后的新玩法必定要讓孩子覺得像讓舊玩法一樣刺激快樂),并幫助孩子使用新的玩法。當孩子模仿后,就馬上給予贊美或獎勵。在這種贊美下,營造出愉快的氣氛,慢慢地將孩子帶入模仿的情景里,讓孩子感受到與老師相處是快樂的事情。

  這項能力的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見影的事情,而是細水長流、日積月累的結果,在孤獨癥孩子的康復訓練中,最忌諱的就是“拔苗助長”,讓孩子和家長都陷入到一個“學后忘,忘后又學”的惡性循環之中。建議老師和家長拿出愛心和耐心,在生活中隨時隨地抓住訓練的機會,潛移默化的幫助患兒養成良好的模仿習慣。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孩子不聽指令怎么辦]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