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多動癥并非單純的心理疾病,而是腦內發生了器質性改變。解放軍306醫院研究人員的這一突破性發現,糾正了長期以來人們對兒童多動癥的認識誤區。最近,這一科研成果榮獲全軍醫療成果二等獎。
據負責該課題研究的306醫院“認知科學與學習”腦成像中心主任金真介紹,兒童多動癥的發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確。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把該病當成一種心理行為疾病。各醫院對于兒童多動癥的診治一般由“心理門診”承擔,并主要從心理疏導方面施治。但在研究中他們發現,多動癥兒童的腦前額葉和小腦與正常兒童有異,而且患兒的基底腦神經結的神經元數量及活性較正常兒童要低20%。這說明,多動癥不僅是精神因素所致,也不僅僅是一種心理行為疾病,而是患兒大腦確實發生了器質性改變。
據統計,目前我國兒童多動癥的發病率為3%~7%。其中,約30%的患兒癥狀可一直延續至成年。因此,對該病必須要及早治療。金真說,對多動癥的治療應因人而異,要為患者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有的患者適合藥物治療,有的患者適合統合訓練。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