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如果明年,兒子看到我,就能主動叫一聲‘媽媽’,那我該多滿足??!”符老師看著在身邊晃來晃去、自個玩耍著的兒子,眼神里充滿了期待。
11月22日下午5點半,結束了一天教學任務的符老師匆匆趕到龍昆南路宏昌樓502室,接她8歲的兒子。 因為患了孤獨癥,兒子每天都在那里接受訓練。當看到媽媽走進來,兒子只是裂開嘴笑了一下。符老師走到兒子面前,俯身撫摸著兒子的頭說:“兒子,叫媽媽?!眱鹤舆@才用不太清楚的聲音跟著叫了聲“媽媽”。
“如果明年,兒子看到我,就能主動叫一聲‘媽媽’,那我該多滿足??!”符老師看著在身邊晃來晃去、自個玩耍著的兒子,眼神里充滿了期待。
符老師的兒子小樸,再過4天就滿8歲了。在1歲半之前,小樸會叫爸爸媽媽,會說不少話,非常聰明??墒?歲半過后,小樸的話越來越少,到后來整整有2年的時間,他幾乎一句話都不說,語言功能出現了嚴重退化。最嚴重的時候不管別人跟他說什么,他都完全不理,就像聽不到聲音的聾子一樣。而只要沒人看著他,他一個人就在房間里晃來晃去,非常好動,但做的又是些沒有意義的事。有時甚至父母一松手,他就不知跑哪去了。因為根本不知道兒子心里想的是什么,符老師和丈夫要時刻盯著兒子,感覺非常累。
從1歲半發現兒子出現的不正常情況后,符老師和丈夫就帶著兒子四處求醫,省內各大醫院都去了個遍。但是所有的醫生在檢查過后都說兒子的身體沒什么問題,這種情況可能是暫時的,慢慢長大后就會好的。那時候還沒有人提起過“孤獨癥”這個名詞,大家都以為兒子可能是心理方面的問題。于是兒子也照樣上幼兒園,只是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學到東西,而且必須有專門的人看著他,督促他。
直到2000年,符老師將兒子帶到北京去檢查,才知道兒子患的是“孤獨癥”。2001年,符老師帶著兒子去北京培訓了2個月。這次培訓主要是針對家長,符老師在那兩個月里,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讓兒子稍微配合一下,在椅子上坐穩10分鐘。
隨后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兒子在4歲的時候終于重新學會開口叫“爸爸媽媽”,但直到現在,兒子對“爸爸媽媽”都并不是很理解,他只會模仿別人的語言發音,還不能一看到爸爸媽媽,就能主動叫出“爸爸媽媽”,盡管他也會表現出高興的樣子。兒子的語言功能目前還只停留在模仿階段。
“因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孩子其實是快樂的,而父母是痛苦的?!狈蠋熣f,這幾年,因為兒子的病,她和丈夫已經花光了所有的積蓄?,F在兩人當老師的收入也只能維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每個月光花在兒子身上的錢最少都要1500元。
談到兒子的未來,符老師說,“孤獨癥”孩子的治療需要很長時間,兒子目前的培訓效果并不是特別明顯,所以他們也不敢抱有太大的奢望,只希望兒子的每一個明天都能比今天有所進步,作為父母,他們就已經很欣慰。
符老師還希望政府能辦一所專門為這些“孤獨癥”孩子設立的學校,讓他們也能享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同時也能幫助減輕他們這些父母的負擔。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