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康復 > 行為矯正 > 瀏覽文章

別讓過動兒 動輒得咎

2005/11/14 16:27:33 來源:httpwww.adhd.org.tw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記者魏忻忻/臺北報導】

    總是有一些小朋友,經常坐不住、話又多、上課不專心,是公認的搗蛋鬼或好動份子,這些小朋友有可能是俗稱「過動兒」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癥(ADHD)」患者。

    臺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主治醫師高淑芬指出,國外統計,過動兒發生率在百分之五至十之間;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吳佑佑則指出,臺灣地區小二小三學童中,約有百分之七屬于過動兒,但許多沒有被診斷,即使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癥,接受治療的比率不到二成。

    高淑芬解釋,注意力不足過動癥是一種早發性神經精神疾病,一出生就存在,只是在不同的生長時期被發現,到目前為止,發病原因不明,但{為可能受遺傳等因素影響。

    診斷必須結合多方面數據,包括父母、老師及孩子本身的紀錄、觀察,再由精神科或兒童心理科醫師的臨床診斷。

    吳佑佑指出,并不是所有調皮的孩子都是過動兒,過動癥的主要癥狀,好動不是唯一,還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健忘、心不在焉,功課經常寫不完等,而孩子不是故意的,他真的無法控制自己。

    高淑芬指出,不專心、過動和沖動是過動癥的三個主要癥狀,沖動指沒有耐心、搶答、插話、不喜歡排隊又好管閑事,情緒控制不好。

    目前過動癥的治療,包括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兩者相輔相成。

    高淑芬說,國內對過動癥的治療普遍存有迷思,主要是排斥吃藥、認為孩子長大就會好,還有長輩會認為是「媽媽不會管」,才讓孩子吃藥來推卸責任。

    事實上,父母的教養方式不會影響孩子發病,還有孩子甚至對父母說:「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

    高淑芬指出,近十年來國外追蹤發現,即使過動癥狀會隨著年齡增加而緩解,但不專心和沖動的癥狀仍會持續。

    近三分之二過動兒到了青春期,仍會出現相關癥狀,此時課業壓力加重,功課做不完和學業退步的情況將更明顯,還可能出現焦慮、自卑或說謊、反抗、打架、曠課等行為,這些影響,甚至會持續到成人。

    要父母接受外表正常的孩子必須每天吃藥,吳佑佑說,的確不容易,但她舉例「高血壓患者可以不吃藥嗎?」答案是可以,但就別問血壓怎么會那么高這種問題?

    吳佑佑說明,治療過動兒,好動不是唯一的治療目標,還包括注意力集中、減少沖動,另外,低年級病童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服藥可幫助改善。

    目前對過動癥的治療藥物,以中樞神經興奮劑為主,常有家長問:「已經過動了,還要給他興奮劑?」

    高淑芬解釋,這或許最能解釋過動癥不是心理問題,與管教也無關,因為中樞神經興奮劑可以刺激大腦篩選,將腦中多余的多巴胺排出,提升專注力。

    另外,視患者狀況,有時也考慮別的藥物,如合并強迫癥者,可能使用抗憂郁劑、有焦慮癥狀者,給予抗焦慮劑等。

    過去中樞神經興奮劑多為短效藥物,每天服用三次,對于有健忘癥狀的過動兒來說,經常會忘記服藥。

    吳佑佑說,患者愈來愈大,也不希望同學看到自己服藥,所以服藥順從性也會愈來愈差。目前長效中樞神經興奮劑已經出現,藥物成分與短效藥物相同,但特殊劑型可使藥效緩慢釋放,持續十二小時,每天只要服藥一次。

    不論是長效或短效的中樞神經興奮劑,目前健保都已給付,服藥副作用包括胃口變差、腹痛、頭痛等。

    吳佑佑說,管教雖與過動癥發病方式無關,但會影響后續發展與預后,家長仍需費心學習如何和孩子相處,也需要社會及學校的支持。

    若想了解更多注意力不足過動癥信息,可與赤子心教育基金會聯絡。電話:(○二)二八三四五六四八、二八三五六二三○,網址:http://www.adhd.org.tw。

    轉貼自【2004/09/13 聯合報】

0% (0)
0% (10)

下一篇: 教導自閉癥學生行為改變教學實例 上一篇: 多動癥評分量表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別讓過動兒 動輒得咎]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