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康復 > 行為矯正 > 瀏覽文章

自閉癥兒童的行為問題

2005/11/23 9:41:16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自閉癥兒童有著許多難以理解和難以讓人接受的行為,構成他們種種奇特怪異的行為問題。
一、 自閉癥兒童行為問題的表現特征
1、 自我刺激行為
1) 身體部位的表現:手部以及身體其他部位出現重復、刻板的動作。
     如:擺手、搖晃身體、玩手指、拍手、腳尖走路,無目的的跑動,旋轉身體等。
2) 對物品的怪異動作
     如:重復觸摸、敲打、摩擦、嘴唇觸碰、舌舔、抱住不放等。
3) 在感知覺方面的表現
(1) 視覺刺激表現:
如將手或物品反復地在其視覺范圍內晃動,轉動自身或盯注轉動物等。
(2) 聽覺刺激表現(重復固定地制造出某種聲音):
如:拍打物品聲、開關電器聲、玩弄自己的聲音;重復無意義的聲音、發出噪聲、無端笑聲以及尖叫、喊叫聲等。
(3) 味覺刺激表現
如:將不能吃的物品放入嘴里咀嚼,舔自己的衣服或手指或身體某個部位,玩口水等。
(4) 嗅覺刺激表現(固執地聞周圍的人或物或環境)
如聞手中的物件,聞身邊的人,嗅環境某些氣味等。
2、 急躁性行為
(1) 制造麻煩,引人注意(吵鬧行為);
如,大喊大叫、哭鬧、嗚咽抽泣、跺腳、自行摔倒等。
(2) 攻擊性行為表現:
如,說難聽的話、罵人、用手腳頭攻擊他人,以虐待無生命物的方式發泄情憤、故意作緊張狀態等。
(3) 自傷行為:
如,打擊自己、咬自己、撞頭、抓撕扯自己或以其他間接的行為自傷害自己。
3、 抗拒性行為
(1) 拒絕學習,抵制指令和做出正確反應:
如:不說能說的話,不回答問題,不去做應該做的事。
(2) 相逆情理而行事
如,不去廁所,當眾撒尿等。
(3) 對嘉許和責備無動于衷,不做反應。
4、 其他異常行為
如,故意作態(嘔吐、傻笑)行為,強迫性行為,進食及如廁等不適宜的行為。
二、 產生行為問題的原因與作用
自閉癥兒童種種行為問題的表現,只是他們外部現象的表征。他們許許多多的怪異行為,實質上是他們內里壓迫的感受與愿望的表露,只是由于障礙的逼迫,無法進行表白才不得已地做出這些奇特的表態。這就警示我們,在處理他們行為問題時,首先須要分析研究問題產生的原因所導致的作用。
行為問題的原因與作用(功能)有四種情況:
1、 逃避與回避
自閉癥兒童往往想從某種環境中逃脫。尤其是當他們感到某種不愉快、某種困難或學習上某種失敗的困惑、煩惱時,便產生了逃避或回避的行為。
2、引起他人的注意
由于患兒缺乏與外界溝通的能力與技能,不能把內里的壓抑正常地表達出來,只會用發脾氣、攻擊他人、自傷行為、怪異詞語以及自我刺激等行為引發大人們的注意。
3、自我滿足
由于患兒身心系統功能的障礙,當他們內在功能需要發生一種“自我強化”時,就帶著自我刺激的某種形態。
感覺不敏感的患兒,為了增加感官的刺激,與感覺過敏的患兒為了減少感官的刺激,而表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自我滿足的行為。
4、 感覺強迫
    由于患兒在感覺器質上存在異常,強迫他們不得不做出某些舉動。其特點是固執和有順序的刻板。
三、 消退行為問題的一些原則
原則(1):正性行為支持法PRS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_注重培養正確的行為。
自閉癥兒童的問題行為,有他們內在的生理需求的原因,也有與外界溝通的障礙,因而,在面對患兒的問題行為時,首先要幫助他們用正常的,使人理解的,對人對已無傷害的,能讓別人接受的正性行為表達出來,起著放釋他們內在情感的作用。
所以PRS的原則精神就是,在矯治孩子的行為時,首先要建立起正性行為,那是幫助他們學會“應該這樣做”,而不是總在說“不能那樣”,“不要這樣”。
原則(2):注重對正確行為的獎勵——正強化原則。
    在培養行為過程中,對孩子的配合,反應的好表現,及時地給予獎勵。這是行為訓練的核心原則。
訓練中原則(2)解釋的模式
發出(預期)指令→錯誤反應(無反應或問題行為)。
(重發)指令→輔助→正確反應→馬上獎勵(強化)。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自閉癥兒童的行為問題]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