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被診斷出亞斯伯格癥的患童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這些患童因為欠缺與他人互動的社會行為能力,使得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出現障礙。
父母、師長除了必須了解亞斯伯格癥孩子的狀況,教導孩子社會判斷、社會應對的技巧和策略外,也可以利用以下提供的方法,幫助孩子做適當的社會學習計劃。
父母親能做些什么
首先,父母親可以觀察孩子與同年齡孩子玩游戲和互動的行為,例如患童是男生,在學校常玩玩具車和打球,那就陪他們玩接球、丟球和玩具車。這樣做不只是在幫助他增加游戲的技巧,也讓他學習在游戲過程中可以說些什么話,或是如何和別人一起玩。有時即使是最基本的規則,也要向患童仔細解釋。例如,不管對方的人怎么呼喚,只把球傳給自己的隊友。父母要有耐心的當孩子最好的朋友,以同年齡孩子的身分及方式,陪患童一起玩,鼓勵他們學習得更好。
以下是亞斯伯格癥的孩子在與同年齡孩子互動時,需要學習的部分,提供父母參考:
●學習如何開始、繼續和結束游戲
孩子可能需要學習說:「我可以一起玩嗎?」「接下來你想玩什么?」「你可以幫我忙嗎?」「我現在想自己一個人玩?!沟染渥?,否則,他們很可能會直接說︰「你都不照我說的做,我不跟你玩了?!棺寗e人不喜歡和他們做朋友。
●保持彈性,學習合作和分享
在團隊活動中,亞斯伯格癥的孩子喜歡完全掌控,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家長必須讓患童了解: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并不代表是「錯」的;學會與別人分享和合作,可以讓事情進行得更順利。
●不想和別人互動的時候
當孩子不想和別人玩的時候,也必須會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有時候,他們只是單純的想要獨處,卻表現出侵略性,讓人以為他們又要操控或是搶東西。父母應該教孩子在此時說一些適當的話,然后鼓勵別的孩子尊重他們。
●教他們該怎么做
亞斯伯格癥的孩子在與人互動時,可能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犯錯,例如不了解別人會有什么感覺,不知道該做些什么,或者不知道還有其它的選擇。通常,他們并沒有惡意,也不是故意犯錯,父母應該教導孩子這時他應該怎么做,然后叫他想想看別人會有什么感覺。
●請朋友來家里作客
邀請和他同年齡的朋友到家里作客,和孩子認識,但無論是不是一起出去玩,最好都有大人陪同,以隨時補足孩子在社交技巧上的不足,讓本次的邀約經驗美好,并促成下一次別人的邀請。
●參加活動或社團
除了學校外,讓孩子參加像童軍團等社團活動,也可以提供孩子學習社會互動的機會。參與這些活動的優點是有大人督導,而且組織井然,但父母親須事先向負責督導的成人解釋亞斯伯格癥患者問題的本質,以及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在教室,教師也可以讓亞斯伯格癥的孩子學習適當的社會行為。以下是一些有用的策略︰
●讓其它孩子的表現成為參考范例
亞斯伯格癥的孩子常因不了解教室的規矩,做出干擾同學的行為,所以當亞斯伯格癥孩子犯錯時,教師可以提醒他,先看看同學們在做什么,例如端正坐好,安靜做自己的事,或者排隊等,教他觀察同學的行為,比較一下,想想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恰當。
●鼓勵參加合作性的游戲
許多教室活動都可以設計成小組參與的形式。剛開始時,教師要教導亞斯伯格癥孩子以輪流的方式,和別人一起公平的參與。如果是競賽式的活動,孩子可能總是要搶第一,但他的目的不見得是要贏,而是因為不清楚游戲的規則,想堅持一種順序而已。
●約定需要幫忙的表達方式
有些患童為了怕被人嘲笑,或不愿意成為目光的焦點,因此不愿意當眾
●鼓勵發展友誼
亞斯伯格癥的孩子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功夫,才能學會怎樣和別人互動,因此,教師可以先請幾個較懂得教別人游戲的小朋友,請他們協助亞斯伯格癥的孩子一起加入游戲,當患童被人欺負,他們甚至可以扮演保護者的角色,或教師不在教室時,提醒他什么時候該做些什么。
●注意兩面個性
亞斯伯格癥的孩子在清楚學校規矩后,有可能因為努力的想要像別的同學一樣,而產生對自我要求高的壓力,有時在學校累積了一整天的壓力后,很容易在家中引爆怒氣,使得他們在學校和在家里判若兩人;所以在放學回家前,老師可以用正面鼓勵的方式幫助他們紓解壓力。
除了協助亞斯伯格癥孩子學習社會行為外,任何的社會互動,要如何開始、持續,都會引起孩子焦慮的情緒。學校是一個社會,患童隨時都可能出錯,日常例行規律的改變,甚至一些未發生、還不確定的事件,如考試等,也可能引發焦慮,為患童帶來緊張。
當孩子的內在感覺和外在行為都顯示焦慮的時候,家長可以幫助他們做一些放松的活動,例如鼓勵他多做運動,藉由運動消耗體內焦慮和緊張的能量,如蕩秋千、跳彈簧床等,或是轉移注意力、從事讓他覺得有成就感的事。
此外,人際互動也是亞斯伯格癥患童最大的壓力來源,如果在校和他人的互動帶來太多的壓力,可以考慮調整白天學校的活動,或縮短在教室的時間。
例如,一般孩子非常喜歡下課或休息時段,但對患者來說,他們得面對怎樣和別人玩,以及所帶來的焦慮,也因此影響下一堂課的學習能力和忍受度。一個可行的作法是在上半段的下課休息時間,讓患童自由與同學互動,但下半段的休息時間讓患童可以選擇獨處,或去做一些他喜歡的事,例如到圖書館去找與他的興趣有關的資料等,經過獨處和放松后,患童比較能再度面對教室中的社會互動。
另一個減輕焦慮的方法,是從認知的角度來處理問題,也就是向患童解釋情況,讓他們知道焦慮是可以控制的。但這需要由臨床經驗豐富的認知行為治療專家來進行,過程中借重的不是口語理論,而是視覺畫面。例如,讓孩子用鉛筆畫個簡單的人代表他自己,畫個泡泡代表他的想法,然后拿起橡皮擦把那個泡泡擦掉,換成另一個泡泡,泡泡里是比較正面、愉快的想法,如此可以較具體的改變患童的想法。
作者:東尼‧艾伍德(臨床心理學家) 本文節錄自久周出版社即將出版的《亞斯伯格癥》一書 引自臺灣《國語日報》網站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