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報網訊(見習記者 王辛娜)記者從黑龍江省唯一一所只招收“問題學生”的特殊學?!?68中獲悉,目前,這里因打仗、偷竊等不良行為入學的“問題生”大減,因“網癮”、“多動癥”入學的占了大多數。
據了解,該校主要招收普通中小學學生中品德行為偏差的、學校難教、家庭難管的學生,是一所對品德、行為偏差的中小學生進行早期預防和矯治,在文化知識上進行補差和提高的特殊學校。目前,這里因打仗、偷竊等不良行為入學的“問題生”已不多見,因“網癮”、“多動癥”入學的占了大多數。
15歲的小凱(化名)頗具“網癮”代表,他告訴記者:“當時我就想玩死拉倒,就連爸媽都看不起我,我還上什么學呀!”小凱讀小學4年級時,用僅有的1元錢到校旁網吧開了一臺機器,從此便著了迷,兩年的時間里,他常常不吃午飯,用“攢下來”的錢逃課去玩游戲,還求人偽造“假條”,請一周假做闌尾炎手術,每天按時去網吧“上下學”。升入初中后,小凱開始從父母手里騙錢,今天5元,明天10元,小凱說:“我真的是一次次受到良心的譴責,但只要一進網吧,我就什么都忘了?!?BR> 據調查,目前在網吧玩游戲的,80%以上是中小學生。黑龍江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尹慧茹說,獵奇心理促使孩子接近網絡,家庭氣氛不和睦、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少,也使孩子將渴望被關注、被喜愛的感情轉移到網絡上,如果父母以打罵的手段制止上網,只能適得其反。
蔫淘的初三學生磊磊“多動癥”明顯:上下課不停地做鬼臉,靜一會兒就渾身難受。因影響老師正常教學,他媽媽打折了十幾把格尺。班主任老師征得家長同意,用幾把椅子倒立在書桌旁將他圍住,但磊磊仍從椅子縫中向同學做鬼臉。老師、家長放棄了他,磊磊同社會小青年混得夜不歸宿。無奈,磊磊母親把他送至168中學。
據介紹,多動癥實際上是一種“注意力缺陷障礙”,在5-12歲的孩子中,發病率為13.4%~15%。市兒童醫院心理行為科主任陳彥平說,多動癥患者年齡多在3至16歲,75%存在品行問題。多動癥會合并品行障礙及學習障礙,而這如同一條界定孩子“好壞”的分界線,孩子一旦被老師、家長所放棄,流入社會,后果不堪設想。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