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新聞資訊 > 媒體關注 > 瀏覽文章

“超能力”愛心事業尷尬 一位農民養殘助孤故事

2006/7/6 9:52:1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新華網合肥7月5日電題:“超能力”愛心事業的尷尬

  ——一位普通農民養殘助孤的故事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熊潤頻、戴浩

  淮河岸邊的安徽省潁上縣的一個小鎮三十鋪,去年以來“怪事”連連發生:來自河南、江西、上海等省市的外地車輛,趁著夜色駛進這里的一所學校,丟下一些殘疾兒童和書信后悄然離去。

  這所特殊的學校,實際上是由200多名孤殘孩子和1位農民“校長”“養父”組成的大家庭。

  家長們將殘病孩子不斷地推向這所學校,卻也將創建學校的普通農民王家玉的“愛心奉獻”推入尷尬的境地。

  辦廠致富養殘助孤 農民“富翁”成“負翁”

  王家玉今年66歲,是安徽阜陽潁上縣三十鋪鎮人。年輕時,他因外出打工不慎受傷致殘;他妻子患病多年,生活不能自理;5個女兒也都是聾啞或者有智力障礙的殘疾人。

  因為家庭原因,王家玉對孤老病殘等弱勢群體一直有特殊的情結。1988年,他自己創辦竹木家具廠,招收了20多位殘疾人。1997年,王家玉將家具廠改建成專門生產骨灰盒的工藝品廠,年產值一度高達近200萬元,純利潤約60萬元。致富后的王家玉開始關注愛心事業,并從1994年開始收養流浪孤殘兒童。漸漸地,王家玉名聲傳開了,四鄰鄉親好心人見到孤兒或殘兒就送來這里,甚至派出所等一些部門和機構也會送來一些孩子。這些孩子的起居飲食全部由王家玉負責。

 ?。玻埃埃澳?,王家玉收養的孤殘兒童達到68人。由于早期收養的一些孩子已到了上學年齡,王家玉傾其所有,將廠房改建成孤殘聾盲學校,并聘請了退休教師,開始辦學。

  起初,學校每個月的開支三四千元,隨著孩子增多,學校月開支也直線上升。工廠效益還好的時候,王家玉靠賣骨灰盒掙的錢能養得起一百多個孩子,但2002年之后,工廠效益開始滑坡,曾經紅火一時的骨灰盒出現滯銷并大量積壓;2003年夏天,一場洪水使骨灰盒廠遭受了滅頂之災:房屋倒塌、工廠停產,5000多個積壓的骨灰盒被洪水泡壞,連成本都無法收回。

  工廠從此一蹶不振,依靠出售積壓骨灰盒僅能維持王家玉全家基本生活。而孩子們的生活學習開支,就只能靠王家玉四處奔波借錢來維持。從2003年7月至今,王家玉借貸欠債已經超過了22萬元?!敖衲暌詠?,工廠已經沒有一分錢的收入。為了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我已經把學校里的每一位老師都借遍了?!蓖跫矣褡猿暗卣f。

  “超能力”愛心的無奈

  對于王家玉收養孤殘兒童從“富翁”變“負翁”,阜陽市民政局局長司學龍認為,王家玉創辦孤殘聾盲學校并未經過教育主管部門批準,至今沒有取得合法辦學資格,仍屬于家庭辦學,但收養200多名孩子卻明顯超過了其自身能力范圍,與有關法規相沖突。雖然他的個人精神非常值得推崇,但“超能力”的愛心行動到最后往往仍舊依賴于政府收拾“殘局”,可能導致占用政府資源,使本該獲得政府救助的群體反而得不到救助。

  事實上,對于“超能力”的愛心奉獻,王家玉同樣充滿無奈。孤殘聾盲學校的資金來源最初是王家玉自籌資金,“以廠養?!?,這在骨灰盒廠效益還好的時候并不成問題。骨灰盒廠毀了之后,當地民政部門及時為當時的180多名孤殘兒童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按每人每月91元的標準支付基本生活費用,目前已增至每人每月120元,總計投入接近60萬元。這筆錢已經成為學校的主要資金支持。2004年2月以后,王家玉和他的孤殘聾盲學校名聲廣泛傳開,由此獲得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此筆款項為現金127.66萬元?!敖刂两衲辏吃?,學??傊С鲆呀洠保矗常度f元,包括基建、孤殘兒童生活和醫療費用、聘請的教職護理人員的工資及辦公費用三個方面,結余60萬元?!睂W校會計王成軍介紹說。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來自社會的捐款不斷減少,而各方送來的孤殘兒童卻有增無減,目前已達到214名;學校教職工、護理人員共32名,人均月工資400元,只有王家玉一個人不拿工資;加上200多名在校孩子的生活、學習費用,學校每月正常支出接近2萬元?!俺搜郯桶屯~面上的60萬元數字一天天減少,目前,維持學?;具\轉也只能靠民政部門的低保金了?!蓖醭绍娬f。
一個人的“超能力”愛心事業能走多遠?

  在采訪過程中,王家玉一再表示,走上收養孤殘兒童這個“事業”實出于無奈。他對記者說:“我只是一個農民,沒有多大本事,也沒有什么文化。我只是做自己想做的,做到后來,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卻不得不撐下去,畢竟那么多孩子,我不能不負責任?!?BR>這位樸實老人的想法是:自己辦廠、掙錢、養育孤殘孩子;工資不拿,捐款不經手。連捐贈人寄給他個人治病的2000元錢款他都分文不動,全部給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孩子買了營養品。

  在200多名孩子和1位養父組成的大家庭里,生活雖然不易,卻也其樂融融。15歲的趙玲玲已經在大家庭里生活8年了。每逢周末,她都會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到周圍的敬老院和貧困家庭去幫忙洗衣服、打掃房間;在汗水浸濕的清秀臉蛋上,看不到陰霾,有的只是一絲靦腆和無限陽光。只有說起養父的病情,她快樂的神情才會被一絲憂慮所代替。她說:“養父為了我們孤殘兒,忘記了自己,忘記了家人。養父衰老了,病了,養父的健康是我們最揪心的一件事?!?/P>

  王家玉老了,健康狀況越來越差了。面對目前的困局,王家玉說,現在最希望有人能支持“把自己的工廠再辦起來,用工廠掙的錢來維持學校,保證孩子們的生活學習?!?/P>

  為了以防萬一,王家玉還從眾多的“兒女”中選了17歲的張軍龍作為自己的工廠和愛心事業的“繼承人”。這意味著,如果有一天他倒下了,那么,200多名孤殘兒童的未來命運,就將系在這個初一年級的少年稚嫩的肩膀上。眾人目光中的少年拘謹、懂事卻又透出迷茫,他說:“能上學當然盡量上,到不能上學的時候,我就回來幫養父工作,照顧兄弟姐妹?!比欢?,“以廠養?!薄白映懈笜I”的愛心傳遞,真的是愛心事業正確的出路么?

  司學龍說,對于孤殘兒童等弱勢群體的救助,最根本的還是需要政府建立健全的、全方位的社會救助體系;個人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值得鼓勵,但需要把握好度,不要超過個人能力范圍?!。ㄍ辏?/P>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超能力”愛心事業尷尬 一位農民養殘助孤故事]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