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的孤獨癥訓練室里,一張桌子,幾張小板凳,一些玩具和故事書。安靜的房間里一位老師正在給一個小孩看一些簡單的圖片,并教他認識圖片上畫的水果。而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對了!小杰真棒!”
雖然都是一些極為簡單的訓練,可是小杰卻需要重復訓練幾次,甚至是十幾次才能記住。不僅如此,他到現在還分不清什么是空什么是滿,弄不明白軟和硬有什么不同。小杰(化名),男孩,五歲。從外表上看,他和同齡的小孩沒有什么差別,長得白白凈凈的,一雙明亮的小眼睛十分可愛??墒切〗茉趦蓺q時被診斷出有兒童孤獨癥。至今他已經在這里接受了兩年多的孤獨癥康復訓練。
兒童孤獨癥,又稱自閉癥。從1943年,美國精神病醫生Leo Kanner通過對11名孤獨癥患兒的報道,總結并提出 “孤獨癥”這一概念至今的六十多年里,人們一直找不到導致這種疾病的原因,也沒有一個能徹底治愈該病的方法,只能依靠長期的康復訓練,然而這一切的重擔都壓在了家長的肩上。
這些孩子沒有任何生理上的缺陷和異常,但是他們卻對身邊的一切缺乏應有的反應——視力正常卻總是避免和別人直視;不是聾啞人,卻總是沉默不語,常用手勢來表達愿望和要求,對別人的呼喚充耳不聞;有自主的行動能力,但從不聽從安排。他們主要存在交往障礙、語言障礙和刻板行為三大障礙,其中社會交往障礙社會交往缺陷是孤獨癥的核心。
專家告訴記者,如果把“治好”理解為醫學上所指的“治愈”,即患兒不再有孤獨癥,導致孤獨癥的大腦生理異常結構完全消失,從目前國內外研究信息來看,通過康復訓練而“治愈”的孤獨癥患者幾乎是沒有的。但經過堅持不懈的訓練矯治,就能夠進行生活自理。在這些家長心中都有一個夢,夢想著有一天自己的孩子能像其他同齡人一樣健康地成長,盡管他們都知道這個夢想也許永遠不能實現。
老師手把手地教孩子,一句話、一個動作老師往往要重復幾十次才能教會孩子一個動作。
①患自閉癥的孩子,他們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里,沒有語言,沒有交流,他們是以自己為中心的。
②小杰的家長看著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孩子的未來在哪里?
③小杰一有情緒,不能表達出來,往往通過極端的方式來表達。
④這些孩子記憶力往往超強,只有三歲的他認識近一千字。
⑤樂樂步履蹣跚地走在人生路上,特教老師默默地守候在他的身旁。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